2016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为期1个月的郑州市“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以下简称“红火过大年非遗展演活动”)圆满落幕。
2016年1月28日(农历腊月十九),郑州市“红火过大年非遗展演活动”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式启动,在当天活动现场,该市部分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了剪纸、香包、布老虎、糖画、吹糖人等手工技艺。工作人员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知识,为广大市民做好咨询和服务工作。
在“红火过大年非遗展演活动”近1个月的活动期间,郑州市充分利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以及图书馆、文化馆以及民俗文化节、庙会等平台,认真整合与春节有关的非遗资源,精心策划,创新方式,举办组织剪纸、香包、面塑、泥塑、龙舞、狮舞、秧歌、高跷等群众普及性高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富有传统节日韵味的展演展示活动,
2月21日(正月十四)下午,全市20多支民间文艺代表队在郑东新区如意湖广场进行了盘鼓、舞龙表演,面塑、泥塑、丝竹画、黑陶、春彩灯、小车、旱船、麒麟舞、大吕武术、木偶戏、鸭李祖传正骨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制作艺术品。“鸭李正骨”是该市省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活动现场,该项目传承人一行6人亲临现场为群众义诊,咨询病情和治疗。
为更好落实《中宣部办公厅等关于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和《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郑州市实际,在“红火过大年非遗展演活动”期间,除现场展演展示外,还通过组织市属媒体与非遗保护专家、项目传承人访谈;邀请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举行讲座,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春节等传统节日习俗;在市属媒体及中原网、郑州市文化艺术网、郑州市群众艺术馆网站、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开辟专栏,于春节期间集中宣传郑州市非遗项目和非遗保护相关知识,对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来源:郑州文广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