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让年味更加浓郁,也让旅游更有内涵。在江苏南京,夫子庙秦淮灯会流光溢彩,非遗市集人上头攒动,金陵剪纸、云锦技艺等传统非遗项目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吸引游客驻足体验;在苏州,以古典园林为舞台,昆曲、评弹悠扬婉转,苏绣、桃花坞木版年画动静交织、如诗如歌。这个春节,江苏各地通过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文创市集等形式,将非遗与春节氛围深度融合,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非遗大餐。
年画灯彩、舞龙舞狮、剧目展演……夜晚的苏州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园内热闹非凡。1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主会场活动在这里启动。全国18个省(区、市)、2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苏州,开展600多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吸引市民、游客100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秦淮灯会、无锡梅村泰伯庙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秦淮灯会在夫子庙、老门东、白鹭洲公园等地展开,通过传统花灯灯组、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以及非玩家角色互动表演的方式,重现“十里秦淮灯火灿”盛景,令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泰伯庙会在无锡梅里古镇热闹开场,舞龙舞狮、打莲湘、挑花担等一系列传统民俗表演轮番上演,捏面人、剪纸、惠山泥人制作、锡绣等众多非遗项目同时亮相。据了解,今年“泰伯庙会民俗巡游”集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于一体,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吸引国内外游客驻足观赏。
1月31日(大年初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水韵江苏 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在大运河博物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沉浸式体验扬州剪纸、雕版印刷、真州金画、扬州茶俗等非遗项目。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1月31日一天,展厅就接待游客2.2万人次,场面十分火爆。
南京博物院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活动营造出年味浓、活力强、人气旺的新年氛围。南京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博物院推出了蛇年文创产品系列,包括“瑞蛇献福”毛绒挂件、毛绒玩具、邮折等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文创产品。此外,还有文创丝巾、吉祥挂饰、童装旗袍、剪纸、香囊等文创产品,深受市民、游客热捧。
适逢农历蛇年,与生肖蛇相关的主题展览活动也备受青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推出“灵蛇迎春 巳巳如意——‘2025我们的节日’乙巳蛇年生肖贺岁展”;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喜至庆来——江苏省美术馆乙巳迎春特展”……一场场非遗特展为年俗、年味增色不少。
江苏各地推出非遗巡游、年俗体验、非遗展演、新春市集等形式的活动,精彩纷呈的活动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春节的“流量”效应,有力促进了文旅消费。1月23日至2月4日,无锡推出“跟着春晚逛无锡·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推出的非遗产品及周边衍生品实现销售额近1.9亿元。
香酥可口的泰兴黄桥烧饼、鲜美多汁的靖江蟹黄汤包,传统非遗美食热销,有创意又年味十足的非遗年货市场火爆。据统计,泰州春节期间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27家非遗工坊的销售额较2024年增长10%以上。扬州举办2025非遗年货嘉年华、“民俗迎春 趣玩非遗”春节非遗市集等展示展销活动20余场,非遗企业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江苏各地举办45场年货购物月和非遗大集,同时,还遴选推出100件江苏“非遗好物”,让民众在欢庆新春的同时,深入了解和体验江苏非遗的魅力。
记者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从1月23日(南方小年)到2月12日(正月十五),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2025年“水韵江苏·非遗贺新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共368项,线上线下举办活动4584场次,参与人次4560万,实现销售额8.3亿元。江苏各地的非遗活动与非遗消费持续升温,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