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伊春市启动“黑龙江省群文队伍大练兵活动”,活动包括文艺大舞台、美术书法摄影展、“我为家乡代言”演讲比赛三大板块,通过“以演代练、以展代练、以讲代练”的形式,培养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大练兵活动旨在整体提升百姓文化素养,推动群文建设从量变到质变。除群文队伍大练兵外,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每年还会举办摄影、书法等培训班,聘请专家进行授课、驻点帮扶、巡回指导,以提升当地文艺骨干的综合技能水平。
舞台编导短缺是制约黑龙江群文发展的一大短板。4月中旬,黑龙江省舞台艺术编导专题培训班在哈尔滨举办,来自全省的37名舞台编导骨干,参加了舞台艺术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实践体验等课程。大兴安岭地区群艺馆馆长孙娜表示,培训加深了大家对舞台艺术的理解和对舞台构思的认识,也增强了舞台创新意识。
通过“结对子种文化”“请上来走下去”“走出去请进来”“以演代练、以演代训”等方式,黑龙江培养了覆盖城乡的一批文艺骨干。在此基础上,又以精准培训、惠民实践、品牌带动等新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能。
演唱歌曲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也是传播地域影响力的重要方式。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了3期歌曲创作高级研修班,选拔创作能力强、作品传唱广的业务骨干进行精准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水平。经过多年努力,黑龙江已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群文培训体系,精准培训是一大亮点。
惠民实践是检验群文人才能力水平的重要抓手。黑龙江省群文系统各单位通过巡演、汇演、展演等形式,让高质量的群文作品直达基层。双鸭山市集贤县文化馆创排出小品《今夜礼花满天》《让爱作证》等,2024年创作的音乐情景剧《红色沃土》获黑龙江省北疆文化艺术奖二等奖。该馆副馆长张健说:“惠民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短板、开阔视野、提升格局,提高文艺创作素养。”佳木斯市群艺馆培养了京剧团、器乐团、合唱团等116支馆带团群文队伍,成为群文惠民的中坚力量,每年演出200多场次,在演出中提升、在提升中演出,培养出一批获得省市级奖项的文艺骨干。
在惠民实践的锻炼下,黑龙江群文人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整体性提升,创排的惠民晚会演出深受百姓欢迎。黑龙江省群艺馆办公室副主任徐美巍多次执导大型群文演出,她说:“和过去相比,黑龙江的群文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就拿‘百姓春晚’来说,过去没几个村子能排出一台完整的春晚节目,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每个乡村都能办‘村晚’,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品牌带动。”
如今,黑龙江已形成了黑龙江省农民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展演等八大群文品牌,每年演出近万场次。以哈尔滨市木兰县吉兴乡为例,该乡就打造了农民广场舞大赛、农民青歌赛、冰雪文化节等15个群文品牌,全乡3000多名群众参与。吉兴乡吉兴村农民文化大院负责人石秀春说,大院组建的秧歌队、舞蹈队、艺术团经常在哈尔滨市及木兰县的舞台上演出。
随着群文活动质量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也在扩大。大兴安岭地区群艺馆的舞蹈《斗熊》入选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进疆展演节目名单,哈尔滨市群艺馆青年民乐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名单;伊春市嘉荫县文化馆、鸡西市虎林市文化馆还带着创排的优秀节目走进景区,为景区增加文化内涵。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赵杰表示,一段时期以来,黑龙江在群文建设上既抓质又抓量,涌现出一支支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群文队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效推动了群文事业的发展繁荣。(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