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戏曲教育融合“活”在校园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25.07.17 09:00

  为了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江苏省戏剧学校、苏州评弹学校等5所学校,立足各校优质资源,对接有意愿的基层中小学校开展2025年江苏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全年计划举办专场演出61场、专题课堂118次。 

  机器人演绎《梨花颂》选段,将京剧的程式之美与科技感相融合;《秦琼观阵》《天女散花》等经典剧目片段轮番上演,功底扎实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生旦净丑零距离互动”环节,孩子们模仿着云手、亮相等动作,在欢笑中感受戏曲魅力……“这场表演让我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的学生们围着刚表演完的戏曲演员,兴奋地分享着感受。日前,江苏省戏剧学校“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带来的传统文化展示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

  为了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江苏省戏剧学校、苏州评弹学校、苏州市艺术学校、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立足各校优质资源,对接有意愿的基层中小学校开展2025年江苏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全年计划举办专场演出61场、专题课堂118次。

  如何让不同群体感受到戏曲之美?江苏省戏剧学校以“声韵传情·触摸千年”为主题策划戏曲教育普及推广活动走进南京市盲人学校。

  对于有视力障碍的学生,除了听觉还有哪些渠道可以让他们感受京剧文化?“江苏省戏剧学校特别为我们的学生做了具有针对性的安排,老师用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提供无障碍解说。”南京市盲人学校团委书记尹霄介绍,活动还分场次为学生们安排了机器人表演和画脸谱活动,借助声音、触觉与科技,为视障学生打开感知戏曲艺术的新窗口。

  南京市盲人学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章展溪坦言:“我以前并未仔细听过京剧,今天通过他们的表演,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孩子们而言,‘心’是最好的眼睛。”南京市盲人学校书记郑斌认为,“声韵传情·触摸千年”戏曲普及推广活动以戏曲为桥,践行“教育公平”,让美的感知超越视力界限。

  江苏省戏剧学校副校长董红表示,该校通过“经典展演+互动教学+文创体验”的多元模式,让戏曲跳出传统舞台,深度融入校园文化生活。5月,江苏省戏剧学校“戏曲教育普及推广活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践创新项目,后续将借助项目专家团队的指导,不断提升活动质量,探索更多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新路径。

  吴侬软语里藏着千年韵味,苏州评弹学校组织开展的评弹教学堂让这份韵味走进青春校园。今年以来,该校走进苏州市立达中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昆山沙溪第一中学等60余所学校,已开展专场演出21场、专题课堂38场,覆盖约5000人次。不少参演学生都是回到母校演出,熟悉的面孔让学弟学妹倍感亲切。很多学生表示,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苏州评弹,无论是服装、乐器弹奏,还是演员表演过程中的说噱弹唱,都韵味十足。

  “评弹教学堂活动实现了招生宣传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凌涛说,通过“文化浸润—兴趣培养—传承接力”,评弹正成为年轻人熟悉的文化符号。这场“文化+教育”的双向奔赴,正为艺术职业教育与地方文化传承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昆曲的雅致则在苏州市艺术学校的创新中焕发新彩。场地有限时,通过专题讲座系统讲解昆曲知识;场地允许时,则转为沉浸式体验模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牡丹亭》等经典折子戏的舞台魅力,体验水袖功法和婉转唱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活动设计各有侧重:小学阶段以趣味互动和动作模仿为主,初中阶段则结合团委共建开展“非遗小记者”项目,通过采访演员、拍摄纪录片和撰写课题深化理解。

  连日来,淮安文化艺术学校走进多所小学开展“2025江苏省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戏曲普及推广专题课堂”活动。

  “手要圆、眼要活、声要亮、法要准、步要稳……”这是戏曲普及推广专题课堂最受欢迎的互动环节——“手眼声法步”现场授艺。“注意看,这个云手要像抱月亮一样圆润。”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练习戏曲身段。活动现场,孩子们踊跃学习戏曲经典动作,这更能让他们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精神。

  今年以来,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已开展6场活动,覆盖1000余人次,下半年预计再覆盖1500人次。“我们通过趣味互动与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助力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发展。”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校长马兆勇表示,未来,学校将联合更多社会资源,扩大戏曲普及覆盖面,让更多青少年接触戏曲、了解戏曲,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

  为系统推进戏曲教育创新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教育厅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戏曲教育融合创新项目、完善教材教学标准体系、举办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举措。同时,依托江苏省文化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开展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示范课评选和人才需求调研,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拓展高职办学通道,创新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实施“水韵江苏·梨园青苗工程”,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同时,着力提升传统文化传承育人水平,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艺术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