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新疆也有时髦的演唱会、音乐节、电音节了?
今年以来,新疆演艺市场呈现出供给多元的繁荣景象。不少音乐人纷纷选择在新疆举办演唱会、参加音乐节,进一步带火了新疆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举措。
演唱会、电音节通通安排
5月18日,李宗盛“有歌之年”巡回演唱会在乌鲁木齐市奥林匹克中心举行,与之相邻的奥体环球美食城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我是李宗盛的老粉,这次他来乌鲁木齐演出,我一个月前就抢了靠前排的票。”山西太原歌迷郭卿皓兴奋地说。
李宗盛演唱会前后,5月16日至19日每晚21时,乌鲁木齐市文化公园变身音乐公园,“西部歌城——湖畔音乐会”准时举行,十几支乐队相继献唱,现场气氛热烈。响应观众呼声,公园还配套举办了市集、啤酒大赛等活动。
此外,2025年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举办地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纷纷依托赛事,举办超过10场演唱会、电音节;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借助独库公路通车仪式举办大型晚会;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借助新疆特种旅游节举办电音节;石河子市在S101沿途营地举办“丹霞造梦”夏至音乐会……系列活动的举办使新疆成为游客和乐迷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村落入戏,村民增收
《万方乐奏有于阗》《遇见喀什》《东归印象》……沉浸式实景演艺剧目也为新疆文旅市场的繁荣增添了不少流量。
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景区每晚推出的“夜游交河”实景演出,通过诗歌、光影、音乐等手段,呈现交河故城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自今年3月22日开演以来,已经成为景区的常态化演出项目。“‘夜游交河’演出处处都有当地特色表演,节目设计得很好。”浙江游客彭慧敏评价。
和田县约特干故城景区推出的《万方乐奏有于阗》以移步换景的形式,让游客沉浸式游览王城古堡、和田民俗文化街、文创工坊街、和田玉文化展示区、特色民宿等景点。景区周边的村民则围绕演出、餐饮等业态实现了就业。
由新疆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喀什古城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遇见·喀什》采取沉浸式实景演艺,让游客行进在古城的商队、群众之中,深切感受新疆的歌舞风情。该剧自2024年12月首演至今已吸引超过7万名观众。
在新疆,这些实景演艺以景区、村落等为场景,融合声光电技术,将各族群众的特色文化通过故事情节、音乐、歌舞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更多村民、牧民受邀成为“演员”,推动了就业和增收。
舞台演出多姿多彩
为繁荣文艺舞台,新疆本土艺术院团也加紧创作、推出了一系列舞台剧,涉及舞剧、话剧、歌剧、杂技剧、交响音乐会、综合晚会等。
哈密市歌舞团推出的音舞诗剧《惟舞伊州》自2024年12月首演后,已在多地进行展演,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100万人次。今年第三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优秀舞台剧展演期间,《木卡姆精品荟萃——且比亚特》、歌舞剧《阿拉木汗在哪里》、话剧《我的布力开》、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等多部舞台剧纷纷走进各大剧场演出。
除本土艺术院团外,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煤矿文工团联手创排的《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剧组近日走进乌鲁木齐连续演出6场,不少观众称:“这部剧目将略显晦涩的科学研究变成了通俗和带着温度的故事。”
7月6日、7日,由国家京剧院、乌鲁木齐京剧团(新疆京剧团)联手创排的京剧《故土新归》在乌鲁木齐上演,拉开了乌鲁木齐第三届戏曲艺术周的序幕。艺术周期间,乌鲁木齐各艺术院团还引入了京剧《老阿姨》、川剧《梦回东坡》、苏州评弹《红楼梦·戏说刘姥姥》等多部舞台剧。
城乡剧场热闹起来,演出队伍忙碌起来,百姓生活丰富起来,大大小小的演出丰富着各族观众对新疆历史文化、人文风情、自然环境的认识,增进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提出,新疆将深入挖掘一体多元文化,推动音乐、舞蹈等原创作品策划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精品演艺剧目,鼓励在景区、文化场所开展驻场演艺,推出演艺消费惠民政策,拓展文化演艺产业链,叫响“歌舞之乡”金字招牌。(王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