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吉本岗参观壁画
8月的拉萨,阳光洒满布达拉宫广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藏香气息。八廓街上游人如织,非遗展演、民俗展示、文创集市交相辉映,不远处的吉本岗艺术中心,藏戏《吉祥彩虹》正在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阵阵。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看得见雪山,听得见歌声”的西藏,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建设公共文化新空间
在拉萨市城关区,有一座始建于19世纪的坛城结构古建筑——吉本岗,它曾是拉萨老城区的重要地标,内部保留有大量清代壁画。2017年至2019年,拉萨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其进行抢救性修缮,如今其变身成为吉本岗艺术中心,于2021年7月免费向公众开放。
走进吉本岗艺术中心,珍贵的古代壁画分外醒目。在庄严的建筑空间内,播放的是古尔鲁唱诵。“壁画非常精美,能感受到画师的虔诚。这里的音乐也很好听。”来自北京的游客张迪说。
如今,这里每周上演至少3场传统藏戏,由本地艺人演出,使藏戏焕发出新生命力。与此同时,唐卡绘画、藏香制作、氆氇织造等非遗项目通过互动工坊形式面向观众开放,并有传承人现场创作、讲解,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体验。
“我们的初衷是保护与活化古建筑,让它继续讲述西藏的故事。”吉本岗艺术中心运营主管蔡栋伟介绍,该艺术中心作为市级文保单位,坚持公益性运营,并提供公益讲解。每年暑期,艺术中心还面向青少年开设研学课程,将非遗与现代艺术融合,寓教于乐,广受欢迎。
完善“文化生活圈”
除吉本岗外,八廓街也是拉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典范。八廓街在新时代不仅是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地”,更是文化资源汇聚、惠民设施完善的“文化生活圈”。
早在2021年,拉萨市启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工程,在文物保护、非遗展示、街区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升级。如今的八廓街设有“非遗一条街”“民族手工艺体验区”“城市书屋”“游客驿站”等文化服务点,随处可见小型演出、民俗快闪等活动,当地特色文化触手可及,为八廓街引来大量客流。在八廓街,藏式建筑林立,民俗商品琳琅满目,市民游客还可以参与非遗工坊、服饰设计工作坊等推出的活动,民间艺人也在这里找到了舞台。
今年3月,古城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八廓街挂牌,配置多语言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从景区预约到投诉处理的全流程服务,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与文化体验感。
“这里的民族风情很浓郁,服务也很贴心。这里不仅是旅游‘打卡地’,更是一条讲述民族故事的街。”来自广州的游客涂女士说。
提升群众获得感
截至2024年,西藏有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共43个,图书馆8个,群艺馆(文化馆)8个,县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97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5492个,文化广场1600余个,在全区15家重点寺庙设立自治区图书馆寺庙分馆、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寺庙古籍馆、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寺庙分馆和寺庙文物陈列馆。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先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基层文艺队伍突破10万人,实现了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全覆盖。
2024年,全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10万场次,服务群众近1500万人次。智慧图书馆、文物数字展厅等建设加快,文化服务与新技术融合日益深入。2024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全年接待游客6389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88.2%。
站在成立6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西藏自治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吉本岗艺术中心、八廓街、南山书屋……这些文化“点”连缀起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面”。在“世界屋脊”上筑牢文化根脉,让传统与现代交融,让群众与游客共享,这是“魅力新西藏”的真实图景,也是公共文化服务润物无声的最好注脚。(房雅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