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湖南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暨成果发布会在长沙召开。
发布会上透露,全省共查明旅游资源单体147584处,涵盖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历史遗迹、建筑与设施等9个主类。其中,新发现资源25491处,占资源总量的17.27%。
本次普查自2024年12月启动,覆盖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首次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性、全域性摸底,并进行了分级登记,级别最高的为五级。全省旅游资源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共32283处,占总量的21.87%。高等级资源共5695处,占总量的3.86%。长沙、张家界、怀化、湘西州、衡阳高等级资源总体靠前。新发现资源数量前三名为株洲、常德和益阳,占新发现资源总数的34.5%。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普查新增红色文化主类,覆盖3个亚类、10个基本类型,共查明红色旅游资源4592处,占全省旅游资源总量的3.11%,其中新发现新认定红色旅游资源369处,占红色旅游资源总量的8.03%。
在普查工作中,省地质院与省文旅厅共同组建普查工作机构,设立工作专班和项目指挥部。省地质院地调所作为技术总包单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北斗定位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四级质量管控机制,确保了普查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本次普查还总结提炼了15项省级成果,包括《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湖南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指南》《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湖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研究报告》等。
下一步,湖南将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加强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不断充实和完善全省旅游招商项目库,对资源实行分级分类、精准招商,编制新的旅游线路,推动跨区域合作;同时,对普查成果实行动态管理;对开发得好,保护到位、效益明显的旅游资源,及时进行升级进档,并将其作为评定等级景区、等级度假区等旅游品牌的重要考量因素;对长期未开发利用的资源要及时降级降档,形成持续、高效、有序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格局。
会上,张家界市、湘西州、郴州市、益阳市桃江县、怀化市洪江区文旅广体局代表作典型发言。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