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青海湖畔万亩油菜花陆续绽放,翠绿、金黄与湛蓝碰撞出最浓烈的色彩。铺开青海旅游地图,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风光,向远道而来的游客生动呈现生态之美。近日,记者跟随2025年研学旅游主题宣传推广活动采风团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了解青海夏日文旅“出圈”的密码。
迎来客流高峰
7月6日,青海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不少游客在湖边欣赏美景,时而举起手机,记录水鸟嬉戏的和谐画面。
在青海湖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少外地学生正在研学。透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孩子们深入了解普氏原羚的前世今生;在互动体验区,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普氏原羚的生活场景,通过触摸、观察、聆听,真切地感受这些生灵的独特魅力。
“好美啊。”“麻烦帮我拍张照。”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镇的东格尔观景台同样热闹。“这里可看水鸟、观湟鱼,了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不少研学团队住在民宿,身临其境感受当地风土人情。”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7月10日,采风团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百里油菜花海,金色波浪从脚下铺向天际,近200名“萌娃”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开启与自然对话的研学之旅。孩子们踩着松软的田埂,用手轻抚沉甸甸的油菜荚,听老师讲“一粒种子的成长故事”;在田间游戏中学习“油菜的一生”,了解菜籽油的制作过程。研学团负责人介绍,此次研学以“亲近自然、感知生命”为主题,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生长知识,在田野间培养观察力与创造力。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依托“天佑德不夜城”等推出特色活动;油嘴湾景区推出沉浸式演艺、篝火晚会……今年以来,海东市互助县不断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供给,让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1月至6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57.11万人次、同比增长18.3%,旅游收入达7.27亿元,同比增长19.6%。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从客源市场来看,青海旅游吸引力跨越了地域界限。青海客源主要来自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东中部城市,长三角、珠三角客群占比超50%。可可西里、三江源以其原始而纯净的生态环境,对欧美、东南亚游客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丰富产品供给
春赏梨花如雪、夏揽草原无垠、秋探雅丹秘境、冬驰冰雪极境……走进青海,处处可研学,四季精彩。特别是今年以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一芯”是以西宁市为核心,完善省会城市旅游服务要素建设,打造集散中心和门户枢纽;“一环”,是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框架下,以青海湖为中心构建环湖精品生态大旅游圈;“多带”是重点打造极具青海特色的生态旅游带),以“芯”为核心驱动,“环”为关键支撑,“带”为扩展延伸,围绕研学旅游等推出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及线路,受到市民游客欢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旅行自古就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良方。聚焦研学旅游发展,青海制定发布青海湖生态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建设及服务等系列地方标准,建设35家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完成青海湖生态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建设试点,举办“港澳青年看祖国”等研学旅游主题活动,初步形成“行走青海、行知高原”的研学图谱。
近期,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原子城纪念馆参观热度持续攀升。纪念馆持续加强对原子城历史及“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挖掘运用,探索更具感染力的红色研学发展路径,推动红色研学有声有色。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气候清爽宜人,一望无际的草原、缭绕的白云,呈现出西北独特的美景。登上卓尔山,只见错落林海、天然牧场与碧绿草原层叠交错;目光移向山脚下,金黄的油菜花、如茵的牧草,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画卷。看着此情此景,来自北京的旅游博主任紫玉难掩激动:“着实太震撼了,卓尔山和祁连牧场的风光旖旎多姿,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来。”
此外,美团平台也深挖青海旅游资源,推出包含青海湖骑行、民俗体验等在内的亲子研学线路,带领广大游客深切感受青海的独特魅力。
采风团行走青海,各类传统民俗表演随处可见。“非遗购物节”“非遗大集”“非遗美食节”等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轮番上台,带领市民游客品味非遗美食、领略非遗魅力。
擦亮文旅品牌
研学旅游是青海文旅发展的亮点之一。采风团了解到,青海以生态为笔、文化为墨,办活动、优供给、强服务,生动讲好青海故事、展示好青海形象,“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越擦越亮。
如何让高原生态“好水”汇聚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一池“春水”?对此,青海加强顶层设计、丰富产品供给、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激发消费潜力、构建品牌体系。
5月,“山宗水源·大美青海”2025年“湖光引路·山海相依”青甘大环线全域联动文旅推介会在西安举办,活动着力打造“文化+生态”双引擎产品,推动区域资源提质增效。近年来,青海以多种渠道赴外推介,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不断展现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成果、资源优势,推进本土化文旅IP打造。
青海还深入实施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将旅游服务质量视为“生命线”,以“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双百攻坚”等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完善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用细致暖心的服务让更多“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除了省级层面的大力推动,青海各市县也积极开展行动。祁连县以节庆赋能,举办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同时,突出“一乡镇一品牌”群众性文体旅活动,以会营销、以节造势、以势兴旅,“天境祁连”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常红安向采风团介绍,青海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旅产品的内涵及价值,推动研学旅游和夏季旅游资源从“资源优势”向“产业胜势”转化,积极开展文旅宣传推广,精心打造“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形象,着力提升青海美誉度和影响力。(夏瑾 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