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至3日,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内音符跃动,掌声如潮。中国交响乐团携两场风格迥异的音乐会亮相“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为沪上观众展示西方印象派经典作品与中国交响乐创作成果。
5月2日晚,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指导、指挥家水蓝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奏响“印象诗篇”音乐会。音乐会以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开场,以精致的法式配器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歌唱家廖昌永与乐团共同演绎了马勒的《旅行者之歌》,醇厚的嗓音与乐团演奏相得益彰,诠释出了作品的情感内涵。
“这是我与中国交响乐团第二次合作演绎《旅行者之歌》,与乐团成员的默契度更高了。乐团在排演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灵活性,与他们合作既愉悦又充满艺术享受。”廖昌永说。在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廖昌永返场清唱《踏雪寻梅》,为上半场演出画上了圆满句号。
下半场,福雷的《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组曲与拉威尔的《达芙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相继上演。中国交响乐团以精湛技艺演绎浪漫主义至印象派的音乐风格,既保留了原作精髓,又融入东方审美视角,经典焕发新彩。“此次演出是我任职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指导以来,首次率团亮相上海的舞台。”水蓝表示,本场音乐会不仅是对西方经典音乐的致敬,也体现了乐团在演绎经典时融入东方审美视角的创新探索,是一场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之旅。
“我们既要有能力演绎西方经典,也要创作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作品。”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表示,乐团成立近70年来,始终致力于这两方面的艺术实践:一方面深耕西方经典交响精髓,通过系统性的引介与普及,让观众在聆听中熟知并亲近世界交响乐宝库;另一方面专注于本土创作,持续产出中国原创交响乐佳作。
5月3日晚,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景焕接棒,携手小提琴家陈曦,与乐团共同奏响“国交声 华夏情”音乐会。音乐会在施万春的《节日序曲》中拉开帷幕,民族乐器与交响乐团的激情碰撞,展现出独特的音乐效果。陈曦随后登场,与乐团默契演绎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将这一动人旋律的魅力传递给沪上观众。返场之际,陈曦更以一首充满中国风情的叙事曲独奏,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下半场,中国交响乐团呈现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这也是乐团第二次在“时代交响”的舞台上奏响此曲。“相较于2023年‘龙声华韵’交响音乐会上的演奏版本,此次呈现的版本在整体架构上更为精炼,每一处音符的雕琢都体现了青年作曲家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礼赞。”景焕说,为契合当代年轻人的音乐欣赏习惯,作曲家团队历经多次修改,对原作中的部分段落进行了删减,使旋律更简洁凝练,情感表达直抵人心。
作为“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的重点作品,《山河颂》以磅礴乐章描绘华夏山河的壮美与文脉的厚重。景焕的指挥精准而富有张力,铜管声部豪迈如山川宣言,弦乐群温柔似人文絮语,听众在音符中穿梭千年,感受历史与时代的共振。曲终掌声雷动,乐团返场演奏《高原舞狂》,为音乐会再添热烈一笔。
两场音乐会不仅是对东西方经典的致敬,更彰显了中国交响乐团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从拉威尔、马勒的深度诠释,到《山河颂》的千锤百炼,中国交响乐团既展现了诠释经典作品的实力,也通过挖掘本土创作,推动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此次展演期间与各乐团友好交流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基石,持续推动我国交响乐事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周宇说。(彭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