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在五彩帳篷和卡通人物營造的夢幻氛圍中,“童心向黨﹒成圖童話夜”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少兒閱讀中心拉開帷幕。作為成都圖書館“圖書館之夜”的首場活動,現場以童心、童書、童話為切入點,打造出沉浸式閱讀的新載體,細膩展現了作家文學創作背後的故事,給讀者帶來全新的文化體驗。
為更好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四川文旅系統落地生根,四川各地公共文化機構紛紛行動起來。成都圖書館於11月正式開啟全新品牌閱讀推廣活動——“圖書館之夜”,進一步豐富成都市民及游客夜間文化體驗,培育夜間文化體驗和消費新場景。活動在成都圖書館的延時服務時段進行,形式涵蓋講座沙龍、手工制作互動、讀書分享、沉浸式閱讀場景體驗等,尤其是“深夜書房”“深夜劇場”等具體活動項目,豐富了成都市民的夜間“書式”生活。
“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具體行動,也是我們創新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方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嘗試。”成都圖書館館長肖平介紹,自6月1日起,成都圖書館成為全國延時開放時間最長的公共圖書館,先後有近50萬市民在夜晚走進圖書館,享受成圖的夜間服務。“‘圖書館之夜’的推出兼顧了老、中、青、幼各年齡段群體的文化需求,是為讀者提供優質現代的夜間公共文化服務以及構建全齡友好型公共文化服務的進一步補充,也是成都圖書館助力‘書香成都’建設的又一創新舉措。”提及“圖書館之夜”品牌閱讀推廣活動未來的計劃,肖平表示:“預計到2023年底,成都圖書館在延時服務時段完成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常態化閱讀推廣活動近300場。”
今年5月,成都市文化館新館開館,一股清新的群文之風扑面而來。新館對文化服務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和優化補充,在既有的“文化四季風”“街頭藝人”等品牌活動之外,開啟了拓展全齡服務的新嘗試,如劇本殺、周末星舞台、快閃、脫口秀等時下流行文化元素被一一引入文化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沉浸式文化培訓和藝術普及。
“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成都市文化館館長李汨認為,這些年來著力推動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數字化、社會化、專業化,就是在均衡性和可及性上下功夫,以此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定位為“全齡、全域、全時”全民美育服務機構的成都市文化館,正是在創新惠民上下足功夫。
線上、線下聯動合作,讓群眾享受優質服務。開心麻花、第28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脫口秀之夜免費看,文創產品免費拿……11月11日至15日,成都市文化館開啟“不負每一份熱愛——‘雙十一’蓉式文化生活暢享季”,面向公眾推出戲劇、音樂、文採會、研學等相關的近千項文藝福利,引來線上線下群眾熱情參與。今年以來,成都市文化館作出的類似的嘗試還有不少:於“七夕”傳統佳節發起的“蓉城漂愛 銀絲綻花”活動共吸引年輕人4000余人次,通過線上愛情故事征集和線下非遺體驗完成了一次浪漫的策劃﹔9月,中秋節、教師節雙節同至,成都市文化館發起的“我給老師‘誦’祝福文化志願服務活動”於線上開啟,吸引投票超27萬次,點贊數居前99名的學生,由成都市文化館為他們的老師代送出教師節禮物,讓學生在疫情居家的日子裡足不出戶就能為恩師送上祝福……
此外,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探索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成都市文化館通過打造“周末星舞台”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讓群眾編、群眾演、群眾看,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熱情,也讓熱愛文化藝術的個人或團體有機會將好的作品回饋給市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每個周末,一批批群眾明“星”在成都市文化館的專業舞台上賣力演出,享受著文化生活帶來的愉悅,台下也常常是掌聲與笑聲一片。(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