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對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安排,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提出了“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高度重視。我們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深入領悟、准確把握,切實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緊扣“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行千裡﹒致廣大”人文精神,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動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設,不斷開創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一是進一步抓好意識形態工作。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立足持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深入實施輿論引導能力提升工程,強力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打造布局合理、規范有序、特色鮮明、形態多樣、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廣電”發展模式,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嚴格廣電、論壇、文化演出等陣地管控,持續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廓清行業風氣、樹牢清風正氣。
二是進一步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緊緊圍繞“長嘉匯”“三峽魂”“武陵風”,保護傳承好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和移民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高質量推進文物保護工作,加快推進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推動紅岩文化公園二期項目實施,加強川渝石窟群保護利用,推進中國水文博物館等建設。傳承城市文脈,堅持整體保護和活化利用相結合,為城市留住根脈、留存記憶,讓城市更有人文范、書香味、煙火氣。
三是進一步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按照“雙核”驅動、一盤棋推進,與四川共同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協調加強對文旅企業的金融支持,推動落地對文旅企業財稅、社保、穩崗、能源、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抓好重大文旅項目建設,繼續辦好文化和旅游部精品項目交流對接會,策劃招商一批精品文旅項目。加快旅游國際化建設試點,推進國家文旅消費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持續打造國家級和市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持續舉辦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重慶國際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等節會活動。培育壯大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數字藝術等新型文化業態,打造線上演播、智慧劇場和沉浸式體驗示范項目。
四是進一步提升文藝創作和演出質量。堅持以創作為核心任務、演出為中心環節,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藝院團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等主題,創作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具有重慶地域文化特色、推廣重慶城市形象的精品力作。辦好全國優秀話劇小劇場劇目展演季、中國頂尖舞者成長計劃、舞動山城﹒國際街舞大賽等系列活動。聚合“兩江四岸”演藝資源,打磨升級駐場演藝,壯大演藝新空間,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長嘉匯演藝集聚區。
五是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著眼營造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良好氛圍,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提升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水平,加快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落實“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加強“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管理,開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區創建﹔推進鄉村文物保護,加強全國、全市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開展各類鄉村旅游節會,加強鄉村旅游線路推介。推動文旅系統“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再優化、企業群眾辦事提速,提升“渝快辦”效能,不斷增強企業活力。
六是進一步加強文旅對外交流傳播。以重慶官方海外傳播平台(iChongqing)為核心,借力駐外使領館,聯動重慶國際友城、重慶文化旅游境外交流推廣機構等境外營銷陣地,打造覆蓋世界主要客源目的地的重慶文旅海外營銷矩陣、對外交流平台和城市國際形象對外展示平台,加大重慶文旅境外常態化推廣力度。緊扣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深化“一帶一路”、東南亞等區域文旅交流合作,加強文旅品牌營銷與城市形象推廣,打造國際詩歌節、中國武陵文旅峰會等國際性、區域性文旅節會品牌,不斷提升重慶文旅知名度、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