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新時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 代表風採
代表風採
趙聲良:講好敦煌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
發布時間:2022-10-20 11:46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10-20
  “現場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振奮人心、備受鼓舞。長期以來,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自信自強的精神,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黨的二十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等內容,為業界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考察調研時強調,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幾年來,敦煌研究院全體干部職工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在保護好文物、弘揚好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價值,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文旅產品,讓游客在觀賞過程中直觀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對廣大文化工作者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深挖中華傳統文化價值,並將其與旅游進一步融合,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時,不斷創新形式,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創造出適合當今時代的藝術作品。”趙聲良說。
  長期以來,敦煌研究院全體干部職工深入踐行“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在敦煌文物保護、文化弘揚等方面奮力書寫嶄新篇章,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賡續傳承中發揚光大。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培養出一支強而有力的文物保護科技隊伍,不僅保護好敦煌石窟,還幫助其他省份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敦煌屬於中國,敦煌學屬於世界。“敦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研究、去挖掘其價值,講好敦煌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趙聲良表示,近年來,敦煌研究院廣邀世界各地專家學者,共同做好敦煌學研究,通過組織開展國際學術討論會等方式,吸引眾多國內外學者到敦煌參觀考察,使敦煌文化得到進一步宣傳推廣,讓中國精神、中國形象得到廣泛傳播。此外,敦煌研究院還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部分國家建立起交流合作關系,幫助各國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研究,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肯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化遺產地作為旅游目的地對外開放。“為有效保護文物和最大限度滿足游客參觀需求,敦煌研究院根據檢測結果,對石窟的游客最大承載量進行了科學評估,得出了不同石窟類型一天的游客最大承載量。敦煌研究院在游客承載量調查基礎上,按照石窟類型實行分類開放。如今,敦煌石窟正嚴格執行A類石窟參觀人數每天不超過6000人、B類石窟參觀人數每天不超過1.2萬人的標准。”趙聲良介紹,同時,為了在保護文物的同時讓更多游客得以觀賞石窟,敦煌研究院還通過科技手段,讓游客打開手機,即可近距離領略敦煌石窟藝術的風採,感知敦煌壁畫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體驗中華文化的底蘊和美好。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回到工作崗位後,我將積極傳達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努力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應有貢獻。”趙聲良說。(王洋 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