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各地活動
各地活動
南溟奇甸煥新彩
——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異彩紛呈
發布時間:2020-06-18 10:0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18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數千裡。”明太祖朱元璋曾敕文形容當時的瓊州。明代理學名臣、瓊州才子丘濬依此作《南溟奇甸賦》,向世人描述了這片斑斕沃土,“南溟奇甸”自此成為海南的代稱。

  歲月更迭,時代變遷。500多年後的今天,海南這片神奇的沃土不斷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其孕育的文化傳統卻歷經數千年嬗變不曾中斷,成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源源不斷的文化動能。 

  在剛剛過去的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提升海南非遺品牌影響力,放大文旅結合促消費效應,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主辦,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海南廣播電視總台(集團)、海南廣電旅游文化體育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愛奇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海南各市縣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各有關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協辦的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火熱開展。借助非遺傳承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繽紛多彩的古老非遺正讓“南溟奇甸”煥發時代光彩。    

  2020年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首屆海南非遺購物節直播現場

   

  黎族體育項目“拉烏龜”

   

  2020年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

   

  儋州調聲

  聚焦文化瑰寶 賦能非遺傳承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海南省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00多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2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28項,最具海南文化特色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千百年來,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潤物無聲,成為海南人民獨特的精神標識。 

  近年來,隨著文旅融合大幕的拉開,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黎族打柴舞等非遺項目,越來越多地融入生活、走向景區——每逢節假日,海口騎樓老街會組織瓊劇、海南公仔戲等演出,黎錦、椰雕、黎陶等通過與時尚結合,成為獨具海南特色的旅游商品,賦予非遺蓬勃的生命力。 

  為進一步推動海南非遺活態傳承,此次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結合當前防疫形勢及全省非遺資源實際情況開展,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傳統時尚相融”“文化旅游結合”的方式,重點圍繞“黎錦”“瓊劇”“傳統體育”“傳統醫藥”“餐飲類”五大類非遺項目展開,推出非遺購物節、第七屆海南民間傳統技藝大展、黎錦技藝展示、傳統音樂舞蹈戲劇表演、“承瓊劇 煥新聲”——瓊劇新生代展演專場、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海南傳統體育醫藥展示體驗、愛奇藝《夏日沖浪店》綜藝節目主題活動,全方位呈現了一場非遺盛宴。

  在海南各市縣,近百項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展演、展銷等活動也同步開展。其中,保亭縣開展了“黎錦傳承,致敬抗疫”“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五指山市開展了“能工巧匠”傳統文化展示及文創產品大賽活動﹔三亞市集中在線上展示三亞市非遺項目內容及保護成果﹔東方市開展了黎錦織錦技藝比賽、東方黎族傳統工藝工作站揭牌等活動﹔儋州市開展了非遺文化產品展銷、非遺快閃互動等活動……全省通過各類線上線下內容豐富、形式多元的活動,傳承海南非遺文化根脈,煥發海南非遺新活力,助力海南非遺潮流化表達。

  非遺攜手電商 盡展自貿魅力 

  我國非遺門類眾多,涵蓋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特別是以傳統工藝類非遺為主的產品,有著獨特的魅力,符合當下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的趨勢和潮流。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商務部流通發展司、電子商務司,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的支持下,阿裡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台聯合推出“非遺購物節”,助力非遺傳承人、保護單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相關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社會消費,助力脫貧攻堅。 

  不久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對正在加快建設自貿港的海南而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舉辦的“嗨購非遺好物,樂享自貿生活”首屆海南非遺購物節更是有著特殊意義。此次非遺購物節依托淘寶、廣電雲購等電商平台,結合海南非遺文化資源,海南全省非遺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老字號企業、非遺店鋪和非遺相關企業共同參與,各色各樣的海南非遺特色產品匯聚於此,全力打造了“非遺文化+電商+旅游”新型消費鏈條。 

  “黎錦香包隻要九塊九,喜歡的朋友趕快下單哦!”非遺購物節活動直播期間,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符秀英拿著精美的黎錦織繡香包,與直播鏡頭前的網友熱情互動﹔瓊劇名家符傳杰攜小梅花獎得主王元栩,現場教授瓊劇特點及經典唱段﹔海南創作歌手阿儂子黎則化身“非遺帶貨官”做客直播間,現場彈唱《奔格內》等歌曲助力海南非遺傳播……當然,對網友而言,非遺購物節不僅僅是一場文化大餐,更是一次非遺好物嗨購大賞:共有15項省級重點非遺項目展示、10余家非遺店鋪和企業參加、160余款非遺產品入駐,品類涵蓋黎錦、黎陶、椰雕、咖啡、黃花梨手串、土糖等20余種。至享錦香茶韻、沿江椰香牧雞鹽焗雞、海南國盛小葉紫檀手鏈等非遺好物讓直播間高潮迭起,網友紛紛評論“產品精美”“價格感人”,不少網友還笑稱“暴風哭泣”“搶不到,我自己買還不行麼”“我為非遺下一單”。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負責人表示,首屆海南非遺購物節線上直播活動是非遺傳承保護工作一次新的突破和嘗試,讓人民群眾在非遺購物體驗中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實現非遺保護和文化扶貧雙贏。同時,希望通過首屆海南非遺購物節直播活動,為夯實自由貿易港建設基礎貢獻力量,非遺購物節將作為今後非遺工作重點持續開展。 

  傳統與現代碰撞 傳播模式再更新 

  作為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戲劇種,瓊劇起源於明末清初,發祥於今海南海口一帶。300多年來,瓊劇代代相傳,就像一顆文化的種子扎根在每一個海南人的心裡,寄托著無限的鄉情與鄉愁。2008年,瓊劇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就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樣一個有著300余年歷史的劇種煥發出新的光彩。“承瓊劇 煥新聲”——瓊劇新生代展演專場作為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6月5日持續至13日。活動邀請陳素珍、符傳杰、林川媚等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及瓊劇藝術愛好者共同參與,同時打造全民K歌線上唱平台,鼓勵群眾參與卡拉OK唱瓊劇,贏取非遺禮包,全民K歌線上唱平台參與互動人數持續上升。 

  以現代傳媒助力傳統非遺,瓊劇新生代展演隻是個縮影。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著重加強線上線下聯動,充分利用傳統主流媒體,同時融合新媒體手段開展宣傳。除了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組織在圖書館、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景區、酒店等開展非遺系列線下展示展演、展銷、比賽等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線上活動同樣精彩——其中,黎族文化情景互動、黎錦技藝專場展示借助H5人物場景動畫、人臉識別等技術,讓網友在互動搭配的過程中體驗哈、杞、潤、美孚、賽五大方言區的服裝特點,了解黎族服飾和民族文化﹔傳統音樂舞蹈戲劇表演專場採用5G直播形式,舉辦傳統音樂舞蹈戲劇表演﹔海南傳統體育醫藥展示體驗活動通過制作MG動畫,開展線上展演展示互動體驗活動﹔第七屆海南省民間技藝大展通過5G直播網紅主持、帶貨、互動搶禮品劵等形式進行展示展銷,多元化、全方位呈現出一場傳統與時尚碰撞融合的文化盛宴。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大放異彩的海南非遺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媒體綜合運用“5G+4K”等新技術,實現低時延、超高清的直播效果,為非遺愛好者打造全場景沉浸式體驗。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與愛奇藝合作,深耕海南非遺之美,通過參與綜藝節目《夏日沖浪店》拍攝,採取活動大事件深度植入、場景擺放、明星種草、鏡頭內容綁定等節目合作方式,集結了黃軒、韓東君、喬欣、黃明昊、鐘楚曦、吉克雋逸、林永健等演藝界人士為海南非遺“打call”,在提升年輕觀眾對海南非遺好感度的同時,讓年輕觀眾記住了“最潮非遺”。

  曲音已盡,余音未了。目前,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陸續落下帷幕,在融媒體聚合作用下,非遺的影響力還在持續擴大,源源不斷地為海南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趙若姝 

   

  首屆海南非遺購物節海報

  海南省國家級非遺項目一覽 

  傳統音樂8項 

  儋州調聲、崖州民歌、黎族民歌(瓊中黎族民歌)、海南八音器樂、黎族竹木器樂、海南齋醮科儀音樂、臨高漁歌、苗族民歌 

  傳統舞蹈2項 

  黎族打柴舞、老古舞 

  傳統戲劇4項 

  臨高人偶戲、海南公仔戲(文昌公仔戲,三江公仔戲)、瓊劇、海南齋戲 

  傳統美術2項 

  海南椰雕、木雕(花瑰藝術) 

  傳統技藝7項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黎族樹皮布制作技藝、黎族鑽木取火技藝、海鹽晒制技藝、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黎族泥片制陶技藝 

  民俗5項 

  黎族“三月三”節、黎族服飾、南海航道更路經、媽祖祭典(海口天後祀奉)、民間信俗(冼夫人信俗)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椰雕

   

  土法制糖技藝

   

  東坡笠制作技藝

   

  瓊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林川媚

   

  瓊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符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