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劉玉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作為十三屆文藝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如何運用我的專業特長在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傳播方面給國家獻計獻策、參政議政,通過弘揚民族音樂來增加文化自信,是我一直在思考和踐行的工作。
2018年,第一次當選政協委員,我感到欣喜和榮幸。能站在這個更大的平台上去推動民族民間音樂的搶救性保護傳承,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更大了。
我從事民族聲樂演唱實踐已有30多年。到各地調研時,我總是隨手拎一個小型錄音機,帶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在老鄉家裡一住就是好多天,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民間老藝人珍貴的口傳心授旋律。到目前為止,我收錄、整理的第一手民歌資料已經超過了兩萬首。
結合我多年來一些經歷和感悟,我深深地體悟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樂是人類心靈直接感知世界的一種普遍體認形式,也是民族文化傳播最直接有效的一種語言。因此,經過認真思考,我將自己提案的題目定為《中國應籌建中國民族音樂數字文獻平台》。在提案中,我建議建設權威、開放、共享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台,以及中國文獻戰略儲備庫,從而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
之後幾年,我陸續提出了《賦予錄音制作者廣播權和公開表演權的提案》,呼吁全國人大繼續加快《著作權法》的修訂歷程,保留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第四十三條中的內容,賦予錄音制作者廣播及公開表演獲酬權﹔《關於搭建歌舞藝術國際交流平台建設規劃的提案》,建議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為圓心,打造“一帶一路”藝術團以及藝術融合推廣、主題作品創排、教育板塊延伸、國際藝術節舉辦等國際化綜合藝術產業,搭建新時代歌舞藝術國際交流平台,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國際藝術交流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對文藝工作非常重視,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營造了良好的創作氛圍。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也不辱使命,在各類藝術創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藝術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很多且行之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我希望今後能通過基層的調研採風不斷豐富我們的數據庫,通過對版權保護的改善進一步把藝術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現代音樂制作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讓民族音樂的制作形式和傳播方式更加適應時代的變化,讓中華文化精髓在世界范圍內獲取借鑒、讓中華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揚更為便利。
今年,我的提案仍然與“中國民族音樂數字文獻平台”有關。現在除了文化和旅游部及其直屬單位開展的中國民族音樂數字化平台建設之外,國內很多專業音樂學校及相關院校、圖書館也陸續開展了各有特色的數字化工作,比如中央音樂學院建設有“中國古琴音樂文化數據庫”,上海音樂學院與上海圖書館聯合建設了“上海音樂數字圖書館”等,但大家各自為戰,我希望通過今年的提案,各數字化平台能夠實現共享,為更多的音樂愛好者、研究者提供方便,使其真正受惠。(劉 淼)
上一篇: 為中國音樂海外傳播與美育十年深耕 |
下一篇: 楊安娣:在冰雪絲路建設中展現吉林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