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2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_131 > 代表話文旅
代表話文旅
越來越多年輕人愛上了非遺
發布時間:2022-03-04 17:0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04

  

講述人:成新湘(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湘繡生產部主任、國家級非遺項目湘繡省級傳承人)

  2018年3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第一次走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步入湖南廳的第一眼,我就看到3幅巨幅湘繡作品《毛主席和五十六個民族》《岳陽樓》《張家界》立在廳中,當時我忍不住熱淚盈眶。這3幅作品正是14年前我和老師、同伴共同奮戰14個月為湖南廳繡制的陳列品。當時,我激動地向同行的人大代表介紹作品,聽到大家的贊嘆時,我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10年間,國家對非遺的傳承發展空前重視,對非遺傳承人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為了在兩會上更好地履行代表職責,為非遺和傳統文化發聲,幫助更多非遺人,我會努力抓住一切機會。

  每年赴京參會,我會穿上最新款的湘繡服裝,佩戴湘繡文創飾品,隨身攜帶和使用湘繡筆記本、移動電源等,向參會代表和媒體介紹湘繡走進現代生活的創新發展。

  5年來,我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鼓勵扶持大學生“非遺+創新創業”的建議》《關於加強湘西苗醫藥保護與傳承的建議》等18項建議。每一份建議背後都代表了一個人群,都是人民心聲、群眾所盼。這些建議件件有回響,其中,文化和旅游部曾就我提出的《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建議》進行了專函答復,詳細介紹了相關工作舉措。

  10年間,最令我欣慰的就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接觸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從事非遺。10年來,非遺進校園工作在全國各地有序開展起來,並取得了積極成效。結合工作實際和調研走訪情況,我先後兩次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非遺進校園工作的相關建議,針對非遺進校園實踐中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措施,這些建議在非遺傳承人中引起了極大共鳴,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當前,非遺研學基地建設遍地開花,我所在的湖南省湘繡研究所還專門編纂了適用於小學、中學的體驗式教材,很多大學開設了非遺相關專業和課程。看到非遺進校園受到孩子們的推崇,看到青少年不斷走進非遺研習場所、體驗非遺項目、爭做非遺傳承者,我知道,這正是非遺傳承發展的勃勃生機。

  半個月前,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舉辦了一場非遺鬧元宵活動,現場的湘繡飾品以及“95後”傳承人的湘繡知識分享吸引了很多人圍觀。熱鬧的場面讓我深刻感受到,過去10年,在國家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下,包括湘繡在內的非遺真正得到了傳承發展,走進了百姓生活。

  生逢這樣的好時代,享受著前輩不曾擁有的利好政策,我將以振興湘繡事業、推動非遺傳承作為終身事業和奮斗目標,以“繡花精神”書寫新時代非遺傳承人的責任和擔當。(張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