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3全國兩會 > 代表話文旅
代表話文旅
發揮旅游獨特優勢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發布時間:2023-03-10 09:21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3-03-10
  我國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試點恢復出境團隊游業務以來,越來越多中國游客重新出現在世界各地。水門禮、紅燈籠、民族歌舞、吉祥兔……不少國家舉辦熱情隆重的歡迎儀式,讓中國游客感受到了意外的驚喜。旅游業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的積極作用受到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
  “入境游可以促進國與國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融,不僅能直接創造外匯收入,推動旅游業及關聯行業發展,還能發揮‘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的民間外交作用,為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更好條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表示,促進入境游是提振經濟的有效手段,提升簽證便利性是各國促進入境游的通行舉措。我國作為亞太地區地域廣闊、旅游資源豐富的國家,不算港澳台同胞,接待的外國游客約3000萬人次,僅佔2成。在簽證方面,我國和周邊國家相比,便利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此,王煜建議逐步改善旅游簽證便利化,加大對歐美、東亞等世界主要客源國的簽證開放力度。通過試點方式,擴大過境免簽適用城市范圍並延長時間至10天、14天直至落地簽或單方面免簽﹔對獲得國家認證的旅行社所組織的整團進出的入境游團隊施行落地簽綠色通道。
  “邊境地區旅游發展,對沿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促進作用。中越邊境沿線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仍存在缺乏資金投入、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有待加強、通關便利化有待提升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歐余軍建議,支持廣西全面推動邊境旅游產業提檔升級。加強國家層面部門協調,推進邊境口岸游客通關便利化。從國家層面與越南開展協商,推動中越邊境線兩側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依托廣西邊海國家風景道、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明仕田園國家旅游度假區等重點項目和品牌,構建國際旅游目的地,打造中越邊關探秘、濱海休閑度假等特色產品。打造具有廣西特色的邊境“銀發經濟”,吸引東盟國家的廣西籍老僑群體回歸廣西旅居養老。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在該目標的推進過程中,文旅活動能更好地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全國政協委員、澳門旅游學院院長黃竹君表示,文旅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容易建立共識的平台,能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攏在一起。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的城市之間,可通過開展文旅活動,增加互相了解、廣泛凝聚共識。同時,旅游從業者可以合作開發旅游產品,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表示,應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發揮香港、澳門優勢和特點,鞏固提升香港、澳門在國際金融、航運航空、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的交往合作。粵港澳機場可合作設置異地共享城市候機樓,加快清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適時探索將《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的創新制度延伸至國內其他地區。
  隨著政策調整,全國人大代表、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謝麗對入境旅游恢復十分期待。“疫情前,普陀山旅行社的入境游客接待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三年來,雖然疫情影響了業務往來,但是我們一直與境外旅行社保持著良好聯系。如今,隨著航線加密及機票價格回落,越來越多的入境團開始與公司接洽業務。”在謝麗看來,入出境旅游正在迎來春天。(王洋 徐曉 趙騰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