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
激活廣和樓,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
發布時間:2023-03-08 17: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08
清代徽班進京,從安徽太湖走出的葉氏家族在京劇發展史上功不可沒,創辦了被譽為“京劇第一科班”“京劇的黃埔軍校”“大師搖籃”的富連成社,成為辦學時間最長、造就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京劇科班。中華世紀壇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大事記甬道上,1904年度事記鐫刻著“葉春善創辦喜(富)連成科班”。
坐落於北京前門外的廣和樓劇場,始建於明末,曾是清代著名的營業性戲樓,是北京中軸線文化帶極具典型性的百年劇場。這裡是京劇大師梅蘭芳首次登台之地﹔富連成社培養的馬連良、於連泉、譚富英、馬富祿、裘盛戎、葉盛蘭、葉盛章、袁世海等數十位開宗立派的京劇大師都曾先後在這裡初登舞台。自1907年農歷正月初一起,廣和樓就成為與富連成社合作數十年的固定演出場所,孕育了喜、連、富、盛、世、元六科近700位京劇藝人的成長。
“到廣和樓,聽孩子戲”的傳統習俗自清末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富連成與廣和樓結成的共生關系,長期不間斷駐場演出形成的文化生態,不僅見證了明清以來北京戲曲文化與社會生活的演變,是京劇文化“活化石”,更形成了市場化運作的產業鏈,是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活標本”,有著特殊的文物價值與時代意義。如今廣和樓卻處於閑置狀態,沒能充分發揮用途與功能,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
在2024年即將迎來富連成社成立120周年之際,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牽頭推動北京市政府協同有關單位,加快推進廣和樓劇場復建工程,恢復富連成社劇目在廣和樓駐場演出運營,將京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廣和樓這一物質文化遺產中開展活態傳承和傳播展示。同時,在廣和樓劇場內興建富連成博物館,動態展陳富連成文物文獻,實現富連成研究成果轉化,傳承傳播富連成歷史文化,將富連成精神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北京廣和樓劇場的恢復和富連成博物館的建設,對於挖掘和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打造北京文化名片,樹立前門地區文化旅游新地標,建設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美育教育,增強海峽兩岸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進入沖刺階段,為北京中軸線非遺文化生態注入時代活力,都將發揮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