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一帶一路 民心相通 >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加強文化交流合作 構筑民心相通橋梁
——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朋友圈”日益擴大
發布時間:2018-09-30 09:3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8-09-30

  今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宣布了中國助力非洲發展的“八大行動”,在實施人文交流行動中特別提到,支持非洲國家加入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等聯盟。

  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正是借助共建“一帶一路”的契機,繪制了一幅新時代的文化地圖,以文化貿易與文化交流為兩翼,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窗口。

  聯盟“朋友圈”日益擴大

  在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於2016年10月正式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經過近兩年的發展,該聯盟已在全球擁有包括35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兩個國際組織在內的94家成員單位,其中海外成員單位64家。

  “非洲地區的聯盟成員單位分別為來自埃塞俄比亞、蘇丹、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的8家劇院及文化機構。”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旗下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利說。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成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發展非洲國家的成員單位。2017年初,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舉辦的非洲文化人才培訓活動中,誠邀埃塞俄比亞穆拉勒文化中心加入,成為該聯盟第一家非洲成員單位。隨後,該聯盟的固定品牌活動“意會中國——阿拉伯國家知名劇院負責人訪華交流活動”先後邀請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蘇丹的7家成員單位加入。

  埃塞俄比亞穆拉勒文化中心文化推廣總監木拉特﹒瓦勒參與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第一屆年會及劇院管理運營培訓班。他表示:“在聯盟的年會以及培訓中獲益匪淺,特別是在工作制度、藝術管理及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我了解到劇院管理的一些模式,以及在不同國家和形式的劇院管理模式中如何促進文化交流,了解到在表演藝術方面如何進行舞台、燈光、音響系統及其他設施管理,了解到中國的藝術教育發展歷程,深切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摩洛哥文化交流部藝術司劇院事務處主任拉提巴﹒拉加爾瑪參與了“意會中國——阿拉伯國家知名劇院負責人訪華交流活動”後感慨頗深。她認為,“中演院線”與摩洛哥的劇院在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框架下有很多合作機會,例如在演出劇目交流、劇院管理、運營人才培養,還有藝術節合作舉辦等方面。同時,摩洛哥非常重視青少年人才培養,希望與“中演院線”在青少年文化交流方面能有更多合作。

  在更廣闊領域尋求合作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後,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將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的主旨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據悉,今年的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年會將舉辦“非洲主賓洲”板塊活動,邀請更多非洲國家的劇院及文化機構參與,並舉辦豐富多彩的非洲主題演出和展覽活動。同時,還將啟動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中非演藝合作交流計劃,其中一項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合作,聯合創作具有非洲元素和中國元素、符合非洲地區觀眾審美的歌舞類演出劇目,在中國國內以及赴非洲國家進行巡演。

  據了解,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今後還將提升中非成員單位間人文交流活動的規模、質量和頻次,吸引更多非洲國家加入聯盟,舉辦劇院管理、運營方面的培訓班,邀請非洲國家推薦學員參與學習和交流。“從長遠來看,我們與非洲國家和地區可以展開合作的領域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將在音樂劇的引進與制作方面,尋求與非洲國家的藝術團組及藝術家在商業領域的合作。”張利說。

  搭建舞台助力民心相通

  作為一個新的國際演藝產業平台,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嶄新形式助力亞非歐各國主要文化藝術機構聯系更加緊密。

  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目前已經建立起年會制度,這是聯盟成員單位之間溝通、聯系的長效機制。今年3月,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總部正式在北京市西城區落戶。聯盟發揮平台資源和渠道優勢,積極推動中國優秀劇目走出去和國外優秀劇目引進來。截至目前,中國國內聯盟成員單位推薦的精品劇目已推向泰國、菲律賓、法國等海外市場,包括中國優秀木偶藝術團、內蒙古自治區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等赴英國、美國等國開展巡演。2018年,聯盟還將組派多個國內院團的優秀劇目赴海外演出。

  為深化交流,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積極開展培訓活動,組派中國青年藝術家赴羅馬尼亞參加雕塑藝術節﹔策劃和舉辦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劇院高層對話活動﹔開展劇院管理人才培養工程。“我們也邀請聯盟成員單位參加了2017年廣州演交會,與國內劇院、演藝院團、演出機構進行交流和接洽,實現項目對接。”張利說。

  打造原創演藝劇目,為赴海外傳播推廣提供內容保證,也是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的重點工作。經過3年的創作,聯盟首部原創大型歌劇《馬可﹒波羅》於今年5月首演,創作和演出團隊由來自中國、英國、比利時、丹麥、德國的藝術家組成,為“以項目帶交流”進一步深化聯盟成員單位之間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重要切入點。(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