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一帶一路 民心相通 >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互容互鑒互通 助力合作共贏
——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綜述
發布時間:2018-10-08 09:2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8-10-08
由法國藝術家設計,100多名中法藝術家、工程師共同創作的“龍馬精神”進行巡游展示。
  中國文化報駐陝西記者   秦毅   文/圖
  9月22日至24日,陝西西安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丹鳳門廣場上人頭攢動,高15米、寬5米的大型機械藝術裝置“龍馬精神”亮相廣場,在內置機械結構、電子感應控制系統等的操控下,隻見它或威武行進,或昂首挺立,或淘氣地眨眼睛、伸舌頭,以別具風情的方式向西安市民和游客送上來自法國的中秋問候。
  就在9月18日,以“‘一帶一路’:文明互鑒與創新”為主題的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在西安啟幕,中法兩國政要以及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的知名人士,圍繞文化遺產、旅游、教育、藝術生活等展開交流,以真知灼見交流互鑒共同編織新時代合作共贏的文化紐帶。
  繼在北京、裡昂舉辦之後,9月17日至20日,由歐美同學會、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辦,西安市人民政府、中法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在西安舉辦。“從西安到裡昂,從中國到法國,從東方到西方,絲綢之路連接起了世界兩大文明。”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表示,法中兩國以文化為基礎的交流實踐充分證明,不同文明之間能夠實現互容互鑒互通,從而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進步與繁榮。
  “我認為中法文化論壇是中法兩國共同的文化名片。”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總干事、中法文化論壇組委會副主席塞爾日﹒格雷如表示,“本次論壇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不僅融入了絲綢之路的理念,選址也在絲路起點西安,意義不凡。西安自古就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它吸納文化、傳播文化,這種開放包容的姿態,正是中法文化論壇所提倡的。”
  作為裡昂與西安互利共贏的合作范例,9月18日,裡昂大都會與西安曲江新區簽署了建立國際友好街區意向書。“我們兩座城市都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古城,建立文化與經濟聯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法國裡昂大都會副主席阿蘭﹒加裡阿諾認為,通過建立國際友好街區可以促進兩國城市的旅游發展。中國今後每年大約會增加1.5萬名裡昂游客。通過簽署合作協議,兩座城市將會有更好的發展。
  巴黎國際藝術城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國際藝術家交流中心之一。本屆論壇上,巴黎國際藝術城主席貝內迪特﹒阿裡奧表示,如巴黎國際藝術城向世界藝術家敞開大門一樣,她非常欣賞西安向世界敞開大門的姿態,也很期待與西安和中國的藝術家展開更深入合作。
  “‘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就出自法國前總理希拉克之口……”在本屆論壇平行論壇之一的中法旅游論壇上,中法文化遺產與藝術行業合作顧問瑪麗—皮埃爾﹒阿斯奇耶表示,文化旅游是一個新的模式,應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功能,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
  第四屆中法文化論壇將在法國尼斯舉辦,在西安舉辦的本屆論壇也有不少嘉賓來自尼斯。“在法國,尼斯是僅次於巴黎、最受中國人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和西安一樣,尼斯也有大量的歷史遺跡,而且尼斯的狂歡節舉世聞名。”尼斯市議員瑪麗﹒多米尼﹒拉梅爾表示,“此前我們把狂歡節帶到了浙江寧波、福建廈門等地,希望加強文化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尼斯,也希望未來能把狂歡節帶到西安。”
  本屆論壇上,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發言中將人類的文明史比喻成一條由一個個腳印串聯起的道路,認為這條綿延的道路絕不僅有某一個國家獨自前行的足跡,而是融入了全人類共同的理想和軌跡。他表示,中法文化論壇正是通過互動、對話、交融等多種形式,把所有不同大小、不同深淺的腳印融匯在一起。
  “我看到,世界的文明古都都在走向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採、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托的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說。在中法文化論壇的不同場合,眾多與會嘉賓表示,要堅持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充分交流和分享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經驗,不斷探索文化交融互鑒的新理念和新途徑。
  “專注文化、民心相通,這是發起中法文化論壇的初衷。”中法文化論壇法方秘書長、中法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秘書長胡欣表示,隻有民心相通,才能對跨文化有更多認識,把文化交流基礎打好,才能更好地推動中法兩國在經濟、科技、教育、旅游等更多領域的合作。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介紹,西安正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和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願意與法國各界共享大西安發展新機遇,攜手打造“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高地、中法國際合作園區、國際友好城市典范﹔不斷加大經貿交往和項目投資,互相擴大國際“朋友圈”,架起東西方合作的橋梁,打造絲路合作交往的新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