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 十二藝節動態
十二藝節動態
這場盛會的意義,都寫在早早售罄的門票裡
發布時間:2019-05-23 10:39 來源:文匯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文匯報 2019-05-23

  隨著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開幕,整個城市正式切入藝術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51台優秀劇目,將在上海的19個劇場演出102場。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早在藝術節正式開幕之前,許多演出場次的門票已經銷售一空。

  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市場活躍與觀眾踴躍,但又不僅限於此。
  毫無疑問,普通觀眾是主要購票人群。這當然得益於親民的價格和便利的票務系統——中低價位票佔比超過六成,線上票務系統更是大大方便了市民和游客自主查詢購票。但更重要的是,先期的媒體宣傳已經讓大眾對此有了普遍認知:三年一屆的中國藝術節,代表了當代中國舞台藝術的最高成就。
  因此,踴躍購票折射出的,是公眾對於優質文藝作品的渴求。
  一段時間以來,盡管各地都在推廣文化惠民措施,降低劇場門檻,但大多把重點放在公益票和免費觀摩,卻忽視了對演出質量的把關,由此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濫竽充數、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低質劇目,搖身一變以惠民演出的名義出現在了舞台上。然而公益演出的對象,往往是那些因為種種原因,少有甚至沒有機會進入劇場的人。啟蒙階段接觸到的作品,恰恰決定了他們對劇場藝術的感受,決定了他們以後還願不願意進入劇場進行藝術消費。此前就有業內人士呼吁,要重視普通百姓的劇場初體驗,十二藝節的種種惠民措施,既凸顯了藝術節的應有之義:培育持久的文化消費者,同時也很好地回答了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藝術惠民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為本屆藝術節承擔首場惠民演出的貴州省黔劇院院長朱宏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來上海演出惠民專場,黔劇院拿出了看家本事,“高水平才能讓老百姓滿意。”
  高水平的演出來自哪裡?院團是主要的力量。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十二藝節的另一個觀眾群體也非常值得關注,那就是專業文藝院團。
  根據筆者的了解,早在開票之初,上海的18家國有院團就已經加入了購票大軍,有的是由院團出面購買之後內部搶票,有的是集中採購之後分批組織,還有一些是院團主要創作人員組織觀摩。筆者相信,很多來滬參評參演的外地院團,同樣做好了觀摩的准備。一位院團負責人這樣對筆者感嘆:從來沒有一下子冒出這麼多新作品!
  眾所周知,十二藝節有一個重要板塊就是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的評選,在51台劇目中,有38台是參評劇目。然而在評獎之外,藝術節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業界的對話和交流。藝術節是不同地域、不同劇種、不同藝術樣式和藝術風格匯聚碰撞的平台,就拿參評劇目來說,涉及戲曲、歌劇舞劇和話劇三大類,僅戲曲一類就有12個劇種,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無疑提供了一個有效對話與交流的絕佳場域。曾經有評論家說過,隻關注評獎,不關注交流,這已經成為一些涉及獎項的藝術節的盲點所在。
  讓人欣慰的是,盲點正在逐步消除,而文藝院團表現出來的在交流與對話上的主動性,也必將反過來激勵文藝作品的創造與生產。在今天我們強調文明交流互鑒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國最高規格的藝術節,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為更多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創作營造了有利的環境。
  在高質量的文藝演出越來越常態化的今天,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藝術節?早早售罄的門票,給出了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