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 群星獎
群星獎
傳承與創新並重 群星獎音樂類決賽異彩紛呈
發布時間:2019-05-21 16:4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05-21

  “正月裡梅花開,娘叫女兒聽心懷,一學剪二學裁三學繡花四做鞋。……”5月17日,第十八屆群星獎音樂類決賽在溫婉優美的歌聲中於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拉開了帷幕。

  決賽中,21個作品輪番上場,多種音樂形式交相輝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風情盡情展示。表演現場,美妙動聽的音樂此起彼伏,時而空靈靜謐,時而喜慶熱鬧,時而溫婉動人,引得觀眾連連叫好。

  本屆群星獎音樂類決賽作品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

  首先,這些作品集傳統和現代於一身,將原生態音樂、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如《幸福的哭嫁》以咸水歌、哭嫁歌為核心融合流行音樂小曲﹔《就這一碗面》加入Rap、打擊樂等現代音樂元素﹔《種子》融合藏漢傳統音樂特點﹔《你是一朵花》將原生態音樂與流行元素結合﹔《牧羊馬》通過民族音樂展現哈薩克族的草原風姿﹔《歲月靜好人風流》將南曲、長陽山歌及地花鼓等民間音樂元素有機相融。

  其次,這些作品將非遺與流行音樂元素相銜接,既具有地域特色,又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如《啊家裡格啰》《中國船號震天地》將舟山漁歌號子、船工號子與流行音樂融合,《美好家園人情厚》以漫瀚調為演唱形式關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打銀鎖》以苗族傳統手工藝打銀鎖作為創作素材,《唱起歌來上大梁》取材於跳蹬民居上梁習俗,《亮花鞋》依托亮花鞋這一地方習俗進行了創作,《祖國﹒親娘》以京韻大鼓為素材,《鑼鼓巷》將吳式太極拳、北京剪紙等融入表演。

  最後,這些作品展現出樂器和表演唱、合唱、獨唱的相得益彰。如《阿裡郎》通過伽倻琴與洞簫合奏展現朝鮮族文化的生命美感,《和﹒鳴》結合古琴、笛吉裡度管、手碟、竹笛等中外樂器呈現多元文化相交融的畫卷,《慶豐年》以陝北嗩吶的豪邁生動詮釋新時代陝北兒女的新面貌,《保衛娘子關》通過平定武迓鼓再現抗戰故事。此外,《快遞小哥》《軍墾第一犁》《晒秋》也唱出了不同的藝術風採。(記者杜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