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國家圖書館為慶祝9月9日建館110周年,將舉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圖書館﹒與時代同行”國際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展現國家圖書館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祖國70周年華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將於9月7日正式開展。展覽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承辦,匯集了全國20多個省近40余家公藏單位、30余位私人藏書家的300多種珍貴典籍文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外典籍展覽中數量、規模、等級最高的一次,首次展出近年古籍普查新發現的一批重要古籍,如南京圖書館新入藏的北宋刻本《景佑禮部韻略》,被譽為是近年來古籍的重要發現﹔西藏自治區色拉寺藏明永樂八年(1410)刻本《甘珠爾》,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經,為永樂皇帝所頒賜,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干隆石經》部分文字屢被後人磨改,有多個不同版本的拓本存世,孔子博物館所藏《干隆御定石經》是干隆初拓本,嘉慶元年(1796)正月頒賜衍聖公,具有重要的價值。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藏36000余枚裡耶秦簡,是目前唯一一份秦朝政府檔案,填補了《史記》《漢書》中有關秦朝歷史的大片空白,改變了戰國秦漢學術史的面貌,首次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今年是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和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誕辰1000年,展覽將隆重展出宋刻本《資治通鑒》和金刻本《南豐曾子固先生集》。
展覽將首次系統展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古籍修復重點項目成果,包括《趙城金藏》、敦煌遺書、《永樂大典》、西夏文獻、“天祿琳琅”、納格拉洞藏經的修復前後對比,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感受古籍修復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集中展示國家圖書館及相關單位在中華典籍傳承方面所形成的古籍整理影印、數字化、縮微復制重要成果。展覽依托國家典籍博物館近5000平米的展陳空間,通過“國寶吉光”“百代芸香”“汲古潤今”“交流互鑒”四大部分,廣泛運用數字虛擬沙盤演示、全息視屏演示、沉浸式數字場景、微信導覽等多種現代科技互動手段,力圖將中華民族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記憶傳遞給每一位觀眾。開展之後,國家圖書館還將策劃推出如博物館尋寶,古籍修復配紙染色,古典詩詞音樂會、講座沙龍等互動活動,讓觀眾在多樣的互動體驗中,寓教於樂,觀賞典籍珍品,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
“圖書館﹒與時代同行”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9月9日-10日在國家圖書館召開。本次大會是近些年來國家圖書館舉辦的最高水准的國際學術會議,會議以“圖書館﹒與時代同行”為主題,將邀10余個國家和國內圖書館界權威專家學者300人參會,圍繞新時代圖書館發展的熱點問題、先進理念、前沿技術等進行深入、廣泛的學術交流。
國家圖書館於7月22日啟動了“我的國圖故事”征集活動。活動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以“我的國圖故事”為主題的文稿、圖片、視頻、實物等各類作品。線上征集預計將於8月31日截止,線下征集將一直延續至12月31日。
9月起,國圖藝術中心將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煤礦文工團、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合作,推出《你是一條河,在我心中流過》《四大名著交響音樂會》《公益音樂會》《國圖相聲名家專場》等多場藝術表演。同時,力邀國內頂尖的古琴演奏家、昆曲表演藝術家為廣大讀者帶來《古琴名家演奏會》《昆曲名家演唱會》等經典演出。今年還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成立40周年,我們將編輯出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四十年書目》《國家圖書館同人文選》(第五輯),組織召開以歷史文獻出版、圖書館學情報學出版為主題的專家座談會,總結40年來的出版成就,展望未來的出版目標和方向。(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