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系列活動 > 我的國圖故事征文
我的國圖故事征文
十年磨一劍,願望終實現——我與國圖的不解之緣
發布時間:2019-09-05 21:42 來源:國家圖書館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國家圖書館 2019-09-05

  李鳴

  1986年6月20日,我受河南省民革、政協之邀,隨父母第一次回到母親的老家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鎮,參加外公張鈁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河南省民革、政協有關領導給予張鈁先生很高的評價,然而外公的這些功績我全然不知。

  1986年11月,張鈁先生的遺著《風雨漫漫四十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我第一時間獲得此書,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從中得知張鈁先生為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史學界稱為陝西辛亥革命元勛。由此對從未謀面的外公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對這段我從不了解的歷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開始注意搜集張鈁先生的史料。但由於工作繁忙,孩子還小,家務纏身,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做此事。

  直到2008年,我工作稍微輕鬆,即建立了搜集整理張鈁先生史料的博客。同年在網上無意中得知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保存有張鈁先生的史料,我立刻與國圖古籍館金石組盧芳玉老師取得聯系。她非常熱情接待了我,並調出張鈁先生1912年駐守潼關時所題榜書拓片及1929年張鈁時任河南省建設廳廳長時撰寫的《知止亭記》碑文拓片等史料,盧老師還幫助我辨認拓片上模糊不清的文字,令我深受感動。之後,我抽時間又去國圖方志館把《河南文史資料》《陝西文史資料》全部調出,幾乎一期不漏進行了查閱,共搜集到60多篇友人回憶或紀念張鈁先生的文章,我陸續進行復印、錄入、整理,收獲頗大。

  2010年2月,我滿55周歲,從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退休,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史料的繼續查找和整理工作中。當在國圖古籍館文獻閱覽室閱讀張鈁先生1934年編輯的《軍事詩選》時,我就認定,今後全新的工作將從國圖開始。

  2012年12月底,我將國圖搜集的海峽兩岸友人回憶、紀念張鈁先生的文章70余篇,輯為《紀念張鈁先生文選集》,由時代文獻出版社出版。我的老同學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陳尚君教授為該書作序。

  該書出版後,我並不滿足,沒有停止腳步,繼續去國圖縮微文獻閱覽室查閱史料。剛開始還不知道如何查閱縮微膠片,閱覽室的屈凱老師告訴我查找的方法後,我堅持不懈,一周至少去國圖三到四次(從我家朝陽門到白石橋國圖總館要換乘兩次地鐵),把民國時期的河南、陝西省市的報紙幾乎全部查閱,後來又擴大范圍,把民國時期四大報紙等有關省市主要報紙等都陸續查閱,達88種之多。為了能夠多看幾卷,我每天第一個趕到閱覽室,中午幾乎沒有吃過飯。由於長時間仰著脖子看膠片,肩頸、胳膊酸疼,但我全然不顧(2014年地鐵票價上漲,但也沒能阻止我查閱史料的步伐),堅持把所搜集的資料按照年份、月份分類。凡是報紙上涉及到張鈁先生的消息,哪怕僅僅一句話的報道,我都不放過,全部搜集起來,並將這些史料整理成電子版,請台灣表弟進行校對。

  2014年,張鈁遺著《風雨漫漫四十年》(1986年11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一書,作為中國文史出版社“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之一,開始再版編輯(2018年1月再版發行),我參與了該書的修訂工作,並根據這些年在國圖搜集的史料,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該書後附《張鈁生平大事年表》便是由我重新整理撰寫,更正了第一版許多錯誤。

  隨著在國圖挖掘的史料越來越多,我發現2012年底出版的書籍有一些不准確的地方。於是一邊繼續在國圖搜集史料,一邊對第一版書稿進行修訂,並於2017年8月再版,更名為《紀念張鈁先生文集》。

  自2008年開始著手搜集張鈁先生的史料到現在,我先後在國圖縮微文獻閱覽室、方志閱覽室等十幾個閱覽室,翻閱了大量書刊,可以用大海撈針來形容其中的艱辛,真可謂十年磨一劍。2018年5月,我和台灣表弟張桓合作編纂的《豫陝名人張鈁》一書在台灣出版。該書上下兩冊,100多萬字,基本涵蓋了張鈁先生從1911年參加陝西辛亥革命舉義一直到1949年12月在四川郫縣率部起義的各個歷程,填補了中國近代史民國風雲人物史料的空白。

  我要感謝國家圖書館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給予極大幫助和支持,國圖是我成就個人夢想的地方,今後我還會繼續到國圖享受閱讀的快樂。一生能做成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感覺到無比幸福。

  節選:

  國圖是我成就個人夢想的地方,今後我還會繼續到國圖享受閱讀的快樂。一生能做成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感覺到無比幸福。

上一篇: 我與國圖的愛戀
下一篇: 我與國圖的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