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劇場比往年空了許多,演出也少了,但對於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來說,他們的工作一點都沒少。“今年,廣西戲劇院對業務進行整訓提高,趁著這段時間,全院上下勤練內功,爭取以最佳的狀態與觀眾見面。”龍倩說。
5月11日,廣西戲劇院開啟2020年戲曲人才培訓。在經過戲曲行當身段技能提高、青年武功演員訓練、演員聲樂訓練、樂理知識培訓等系統學習後,該院演員將在6月份迎來集體考核。
如今,全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文旅行業相繼復工復產,廣西戲劇院也在為下一階段恢復演出做准備。早在2月24日,在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廣西戲劇院迅速投入復工排練。“今年是我院的‘打磨作品年’,為落實創排計劃,演職人員以飽滿的狀態回歸排練場。”龍倩表示,復工近3個月來,他們相繼復排了壯劇《第一書記》《我家住在銅鼓嶺》、桂劇《拾玉鐲》《富貴圖》《梁祝》、彩調劇《新劉三姐》《村裡來了一個冒失鬼》、京劇《不孤塆》《三借芭蕉扇》等劇目,新創壯劇《黃文秀》也於日前進入排練階段。
廣西戲劇院時刻不忘戲迷觀眾。自4月起,該院配合2020年“壯族三月三﹒健康春之聲”健康文化宣傳服務月活動,開展了優秀劇目展播活動。戲迷朋友隻需點開廣西戲劇院的微信公眾號,就能足不出戶“雲”端看好戲。壯劇《馮子材》《牽雲崖》、桂劇《赤子丹心》《七步吟》、彩調劇《劉三姐》《王三打鳥》……龍倩說,已經推出的9部精品都是廣西戲劇院的保留經典或新創劇目,希望能滿足網友和戲迷的需求,也讓大家更喜愛廣西戲劇。
展播活動不僅勾起了老戲迷的戲癮,也吸引了“新生代”的圍觀。有網友觀看了彩調劇《劉三姐》後說:“最愛看《劉三姐》,很期待能早日再看劇場版。無論是‘採茶’,還是‘盤歌’,都非常精彩,展現了濃濃的壯鄉風情。”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穩定,恢復演出也被龍倩納入工作計劃。今年恰逢脫貧攻堅決勝年,用文藝為脫貧攻堅鼓勁加油,是廣西戲劇院責無旁貸的事情。今年1月,廣西戲劇院深入一線扶貧村屯開展了40余場惠民演出,將文藝精品帶給群眾,用脫貧攻堅主題的劇目激勵斗志。
全國兩會結束後,廣西戲劇院將在南寧展開脫貧攻堅主題精品大劇展演。《第一書記》《我家住在銅鼓嶺》《不孤塆》等共五台大戲連演一個月,為全區發起脫貧攻堅的總攻營造氛圍。據悉,在龍倩進京之前,五台大戲的演職人員已經展開緊張的排練。
從2017年至今,廣西戲劇院三度進京演出,向全國觀眾展現了廣西地方戲劇的獨特魅力和廣西戲劇院的雄厚實力。“今年下半年,我們計劃安排彩調劇《新劉三姐》進京演出,展現壯鄉在脫貧奮戰後的新面貌。”龍倩說,惠民演出、展演、進京是廣西戲劇院今年配合脫貧攻堅工作必須要做好的3件事。
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入發展,專業文藝院團要如何作為,是近兩年龍倩思考最多的事情之一。廣西戲劇院在致力創排年度大戲的同時,也嘗試生產一些小劇目,或復排一批經典折子戲。這些“小劇小戲”故事情節簡短有趣,表演人員少,道具簡單,比較適合在景區景點、鄉村舞台和小劇場裡演出。今年疫情期間,廣西戲劇院在打造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的同時,編排了一版適應小劇場演出的版本,不僅為今年巡演做准備,也對文旅融合方式進行探索。
龍倩特別提到即將完工的廣西民族劇院。該劇院是廣西落實“一團一場”政策所建設的專業演出劇場和傳承保護場所,包括一座1000座席的專業劇場和800平方米的非遺交流體驗廳,此外還設有廣西戲劇展廳、戲曲教育中心等,是今後廣西戲劇院開展常態化演出和藝術普及工作的場所。這座新劇院位於南寧市網紅打卡地——亭子碼頭一側,這裡剛被打造成為一處充滿邕州文化風情的江濱休閑公園。不久的將來,到亭子碼頭賞江景、觀夜景、看戲劇將成為南寧旅游攻略上必不可少的項目。
上一篇: 全國政協委員栗桂蓮:在戲曲中感受晉風晉韻 |
下一篇: 全國人大代表鄔成香:守好陣地,打破壁壘,塑造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