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他強調,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雖然一年過去了,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叮囑言猶在耳。”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回顧起習近平總書記振奮人心的講話,心情依然非常激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的“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楊赤深有感觸。在他看來,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良風氣,是一些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出了問題,某種意義上是文化自信缺失所致。怎樣才能重建文化自信?他認為這是一個艱巨而長遠的任務,有許多工作要做,文藝工作者恰恰要承擔起這份責任。
“樹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保護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京劇演員,我們身上更肩負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楊赤說。
大連京劇院每年都會通過開展送戲下鄉、高雅藝術進校園、京劇學習培訓班等活動,在廣大青少年中普及京劇藝術。在劇目選擇方面,劇院推出了一批體現傳統文化思想精華的劇目,形成系列,在中小學演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每次進校園,我們會在正式演出之前向孩子們介紹劇目背景、劇中人物特點以及故事所體現的文化內涵。比如《釣金龜》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孝道,《岳母刺字》體現了對祖國的忠誠,《鍘美案》體現了匡扶正義。孩子們在了解傳統藝術的同時,也受到忠孝節義的文化熏陶。”楊赤說。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對演出市場沖擊尤其嚴重。楊赤說:“疫情對我們沖擊很大,但也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讓我們迎接新的挑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的要求,我們都憋著一股勁兒,充分挖掘現實題材,努力把當下社會的閃光點搬上戲曲舞台。”
疫情期間,武漢一位普通的快遞小哥汪勇牽頭建起了醫護服務群,從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鏡、買拖鞋等,想方設法給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幫助。汪勇和他的志願者團隊用質朴的行動,守護著冬日裡逆行的抗疫英雄。楊赤看到這則新聞後,立即鎖定了這個人物、這個題材,召集主創人員展開創作。名為《公民汪勇》的劇本就此而生,楊赤期待該劇在今年10月份能夠創排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我們,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隻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大眾,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一位快遞小哥,在國家遭遇危機時挺身而出,通過自己普普通通的工作,充分展現了一個公民對國家的責任。”楊赤說,“我們需要將生活中的先進人物以京劇這種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對其精神內涵進行大力弘揚,這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