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哈斯塔娜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演員。去年兩會結束時,她足足記了一整本筆記,有蒙文、有漢文,有重要政策、有心得體會,密密麻麻、整整齊齊。她說,一定得詳詳細細、完完整整地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的精神帶回內蒙古,帶給基層的烏蘭牧騎隊員。
回去之後,哈斯塔娜參加了一輪又一輪的兩會精神宣講,進學校、進企業、進牧區、進社區……給漢族同胞宣講時,哈斯塔娜會比較緊張,總是擔心自己漢語說得不夠好,但烏蘭牧騎的實際行動總能贏得掌聲和感動﹔在給蒙古族同胞宣講時,哈斯塔娜比較自如,但又不得不過“翻譯”這一關。
“不僅僅是政策層面的漢譯蒙,更要結合內蒙古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政策解讀,讓大家聽得明白、聽得進去。”哈斯塔娜說。她舉了個例子:在倡導文旅融合的時候,要鼓勵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共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烏蘭牧騎不光為牧區百姓帶來歌舞表演,豐富當地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承擔著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的責任。同時,我們也是草原上一道亮麗的旅游風景線,大家可以通過制作奶豆腐等民族食品、制作展示民族服裝、帶游客學習騎馬等方式,參與到文旅融合發展之中並從中受益。”
2019年,哈斯塔娜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評為“優秀宣講員”。她和她所在的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深知,學習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落實到行動上——講好草原故事是烏蘭牧騎的責任。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聯組會上的講話,讓我備受鼓舞——文藝工作者要有勞模精神、紅色精神、奉獻精神。”哈斯塔娜說,“烏蘭牧騎設立在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我們服務的是最基層的農牧民群眾,創作的作品也要接近農牧民生活,反映時代精神、反映民族文化。”
2019年,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創排了蒙古劇《朱日和情》。該劇以蒙古族民族歌曲、舞蹈、曲藝為載體,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蘇尼特右旗草原上,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期駐守邊疆草原,與草原牧人共同守護祖國北疆的故事。
“朱日和有亞洲最大、解放軍最先進的陸空軍軍事訓練基地,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建軍90周年之際曾在朱日和訓練基地檢閱部隊。朱日和所在的蘇尼特右旗也是烏蘭牧騎的發源地,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令我們備受鼓舞。”哈斯塔娜說,“創作這部作品,就是希望能夠生動地展現出民族文化特色和軍民魚水情深。”
《朱日和情》原計劃在2020年開啟巡演,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步調。“我們盼著疫情趕緊結束,讓內蒙古地區乃至全國人民都看到我們這部作品。”哈斯塔娜說。
疫情讓很多行業按下了暫停鍵,但是烏蘭牧騎隊員們沒有停止行動。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不僅參加了疫情防控工作,還積極投身文藝創作。隊員們紛紛拍攝疫情防控的小視頻,並以書法、歌曲、好來寶、舞蹈小品等形式展開創作,用藝術的力量凝聚人心,為阻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哈斯塔娜也花了兩周的時間創作了舞蹈《愛》。疫情期間,她看到了一則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報道,野生物被囚禁、獵殺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我希望用一支舞蹈,為野生動物保護貢獻一份力量。”哈斯塔娜說,她還通過微信朋友圈征集了50位小朋友創作的保護野生動物主題的畫作,在舞蹈視頻中呈現出來,“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參與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中來,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