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多地文化交流融合實現黃河“一盤棋”
——河南代表委員熱議“黃河文化”
發布時間:2020-05-27 11:0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5-27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對此,多位來自河南的代表、委員就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這一美好願景,從各自不同角度,積極探討、建言獻策。

  打造黃河主地標城市

  鄭州是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當下,鄭州正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說,鄭州要為整個流域作出示范、提供支撐,讓鄭州沿黃城市的發展特征充分彰顯出來,讓黃河文化、嵩山文化、古都文化在鄭州充分展示出來,把鄭州這個國家中心城市應具有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充分塑造出來。

  此外,洛陽市也在深挖黃河文化,加快與古都文化、大運河文化融合。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市市長劉宛康說,洛陽聚焦建設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聚焦成為帶動河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發展定位,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面實施治水興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文化保護傳承和文旅融合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

  講好黃河文旅故事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河南段在沿黃九省區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地位。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對於謀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多位代表、委員提出,應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做好文旅融合,講好黃河故事。

  全國人大代表、開封市市長高建軍介紹,開封正不斷加強黃河文化遺產傳承展示,規劃建設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等工程,以黃河孕育的華夏文明和人文歷史構建黃河文化高地,打造開封黃河流域大都市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納入國家戰略,要打破圈層,加強教育、科研、文博、傳媒等機構的合作,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深入發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增強全民文化認同,增進公眾文化自信。”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

  多種文化區域融合

  在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協同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多位代表、委員表示,要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奏響“黃河大合唱”時代最強音。

  全國人大代表、焦作市市長徐衣顯說,焦作正在推進“兩山”(雲台山、嵩山)聯動、“兩拳”(太極拳、少林拳)聯手,保護修復沿線遺存遺址,守護好黃河文化的“根”和“魂”﹔實施“太極+少林”功夫之旅工程,打造世界級“中國功夫”交流展示區,掀起世界“太極風”“功夫熱”﹔加快沿“雲台山—嘉應觀—陳家溝—少林寺”區域文旅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兩山兩拳”整體發展。

  為最大限度合作,打破省際界限、地域界限,實現多文化一體化交流互鑒才能實現共贏。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建議,進一步深化沿黃九省區合作機制,融合中原文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和齊魯文化,聯動協同規劃沿黃生態廊道、文化景觀和文化長廊,突出黃河文化中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建議,在河南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打造黃河文化和黃河流域創新發展智庫聯盟,設立“黃河文化和黃河流域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圍繞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綜合性研究,為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咨詢。(陳關超  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