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政協常委、杭州師范大學原校長杜衛:
以特色小鎮為載體 促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有機融合
發布時間:2020-05-27 12:38 來源:國家文物局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國家文物局 2020-05-27

  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是展現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文化名片。大運河也是縱貫南北的“經濟大動脈”,見證著沿線城市的崛起和繁榮。

  長期關注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全國政協常委、杭州師范大學原校長杜衛告訴記者,在大運河調研中他發現,從目前具體工作來看,在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中,有些地方成效卓著,但有些地方上仍存在著一些不足。

  在浙江調研時杜衛發現,隨著文化產業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大運河浙江段沿線集聚了70余個以茶葉、絲綢、湖筆、黃酒、書法等歷史經典產業和時尚、信息經濟、旅游、金融等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小鎮,成為浙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載體,為大運河浙江段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賦予了浙江大運河文化新的時代內涵。保護傳承利用三者的有機融合也是落實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實現“三個好”的一條有效途徑。

  而大運河沿線的有些地方,杜衛發現,仍存在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活態存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繼乏人,大運河沿線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受到沖擊而出現逐漸消逝的態勢,大運河文化“金名片”效應尚未充分發揮,沿線文化旅游資源零散開發難以形成品牌效應,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缺乏有機融合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杜衛認為,應進一步發揮特色小鎮的作用,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有機融合。

  杜衛解釋說,首先應以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為載體,推進運河沿線的中華“老字號”保護傳承。充分發揮運河沿線歷史經典產業集聚優勢,以傳統技藝、中醫藥、美食等非遺領域為核心,加強運河沿線“老字號”品牌保護。強化“老字號”技藝傳承,推進“老字號”創新發展,推動“老字號”企業建設特色博物館,辦好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等。

  其次,應以時尚文創類特色小鎮為載體,發展以運河文化為特色的文化產業。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繼承和創新運河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支持文化融合發展,鼓勵文化新技術的應用和新業態的集聚,打造運河文化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

  最後,開發運河精品旅游線路,構建“大運河特色小鎮聯盟”。重點打造絲綢之路、詩畫之路、古鎮之路、曲藝之路等一批國際精品文化旅游線路,把運河文化內涵和運河文化元素融入文化旅游開發全過程,依托特色小鎮著力培育大運河沿線綜合旅游景區和特色精品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