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人大代表沈鐵梅:加強對地方戲曲的扶持力度
發布時間:2020-05-27 12:53 來源:中國藝術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藝術報 2020-05-27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地方戲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各地先後創作推出了川劇《江姐》、秦腔《王貴與李香香》、豫劇《重渡溝》、蘇劇《國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國》等優秀地方戲曲作品,開展了系列豐富多彩的展演活動,有力推動了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但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沖擊,地方戲曲仍面臨諸多發展困境,存在高峰作品不多、觀眾減少、演出市場萎縮、後繼乏人等現實困難和問題,搶救、保護地方戲曲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非常艱巨。為進一步抓好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擬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對地方戲曲劇目創作和傳統戲挖掘整理工作的指導。建議文化和旅游部進一步加大對各地開展的地方戲曲重點劇目創作、優秀傳統戲挖掘整理工作的指導力度,幫助各地深入推動地方戲曲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地方戲曲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地方戲曲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二、加大對地方戲曲傳承發展工作的經費扶持力度。建議國家藝術基金對各地申報的優秀地方戲曲大型劇目和作品創作項目、地方戲曲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地方戲曲人才培養項目、地方戲曲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予以優先考慮﹔建議文化和旅游部實施的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也對各地申報的優秀地方戲曲創作項目給予適當資金傾斜,扶持各地創作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地方戲曲藝術作品。

  三、加強地方戲曲創作演出後繼人才培養。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戲曲創作演出人才培育機制,加大對地方戲曲優秀創作表演人才培養項目的支持力度。組織有關高校或高職院校定期舉辦地方戲曲編劇、導演、表演、作曲、舞美等專業戲曲人才培訓班,為地方戲曲院團培養後備人才﹔堅持實施“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名家傳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扶持地方戲曲劇種的表演藝術家、音樂名家、“非遺”傳承人以“師帶徒”的形式培養青年戲曲人才。

  四、重視引導和培育地方戲曲演出市場。戲曲在電影、電視、流行歌曲等眾多信息時代“產品”的沖擊下,宣傳曝光率減少,營銷策劃老套單一,從而導致戲曲觀眾減少,戲曲演出市場不景氣。戲曲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觀眾對其持續不斷的關注和支持。建議加大戲曲教育、宣傳力度,推行傳統文化保護“三個一”活動:一周一小時,由電視台、廣播電台每周講、演、談、聽戲曲一小時﹔一月一堂課,開展學生戲曲培養計劃,每所學校每月一場公開課﹔一年一觀演,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每年至少公開觀看一場戲曲演出。同時,建議指導各地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爭取對參與地方戲曲演出策劃和營銷的市場主體給予經費補貼和政策支持,並爭取財政的支持,減免地方戲曲從業者個人所得稅和地方戲曲行業企業增值稅,加大市場培育力度,打通傳統戲曲走向市場的渠道,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參與和支持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為戲曲的發展和戲曲觀眾的培養營造良好的氛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五、廣泛搭建地方戲曲交流展示平台。建議文化和旅游部通過堅持舉辦全國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全國地方戲曲會演等全國性重要展演活動,搭建地方戲曲的交流展示平台,促進各地方戲曲院團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提高,引導社會各界關注和參與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工作,擴大地方戲曲的觀演群體,特別是加大對年輕觀眾的培養力度。同時,建議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安排更多的優秀地方戲曲院團參與對外交流展演活動,並明確各地方戲曲劇種規范、准確的對外翻譯表述方式,切實加大地方戲曲藝術的對外展示力度,進一步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