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的扶貧工作中,旅游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全國平均來看,旅游發展解決貧困戶脫貧要佔到整個扶貧總任務的17%至20%,在一些貧困程度比較高的地區,還高於這個平均數,有的甚至超過了30%。文化作為能夠為旅游注入靈魂、提升旅游產品品質和內涵的重要力量,在旅游扶貧過程中顯示出越來越大的能量。那麼,偏遠地區如何更好地將文化與旅游融合,用創意賦能豐富的旅游資源?
創意是影響文化和旅游扶貧成效的重要因素。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院長林陽認為,加大文化創意的扶持政策,可以助力偏遠地區的旅游業發展。他以克羅地亞小城扎達爾為例說明了文化創意對實現旅游業跨越式發展起到的作用。
林陽介紹,扎達爾小城雖然以前也有吸引大批游客參觀的著名景點,但人們看完古城就走,使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打卡地”。為了留住游客,當地人創造了一個“海風琴”——在海邊排放了一些鋼管。夕陽西下,人們靜坐海邊,吹著海風,看海鷗飛翔。潮汐來了,“海風琴”涌出大海的聲音。因為這個創意,現在的扎達爾早已不隻是“打卡地”,越來越多的游客在這裡留宿。“我就在那裡住了兩晚,這足以說明一個好的文化創意對旅游目的地產生的深刻影響。”林陽說,“‘海風琴’正是‘無中生有’的文化創意典范。”
國內也不乏此類范例:一張《晒秋》的照片帶動幾十戶的篁嶺每年創收過億元﹔陳復禮拍攝的九寨溝,使伐木停止,讓大家得以看見保存完整的美景——九寨溝﹔知名畫家陳逸飛的一張畫改變了周庄的命運﹔歌曲《美麗的太陽島》、電影《廬山戀》、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等帶動了地方旅游﹔“印象”系列等文創產品,創造了無數就業機會和財富……
2019年底,林陽受邀到甘肅調研,走訪隴南和甘南多地時發現,由於過去交通不便,這些地方的自然資源基本沒有被破壞,在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之後,國家為幫助這些地區的民眾脫貧做了大量工作,在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了很大支持。
然而,經過調研,林陽卻發現,一些偏遠地區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普遍存在文化創意不佳、同質化嚴重、文化旅游產品個性不強等問題,嚴重影響、制約旅游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創意的不足不僅會降低旅游目的地對游客的吸引力,更難以提高游客留宿率,難以促成二次消費,制約旅游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
[【委員建言】]
一、有關部門成立專門針對偏遠地區的文化扶持機構,提供更專業的指導,在具體分析有關地區情況的基礎上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二、加大對偏遠地區的教育培訓,通過聘請相關專家對偏遠地區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全方位培訓,培訓內容應盡量全面,同時包括與文化創意和旅游業發展相聯系的其他相關知識。
三、通過鼓勵優秀文化創意、推進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鼓勵文化品牌塑造,以增強游客黏性,通過良好口碑在留住游客的基礎上逐步帶來更多游客,促進旅游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相關部門從政策上鼓勵優秀文化創意的落地,注重為優秀文化創意提供支持,對可能帶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文化創意,或是市場前景良好、已形成一定規模、能起到產業帶動效應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在資金和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促進落實。
上一篇: 全國人大代表李樹建:“豫劇直播,中” |
下一篇: 全國人大代表孫艷玲:非遺“手拉手”,特殊人群能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