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 文化和旅游部行動
文化和旅游部行動
加強創新驅動 夯實發展後勁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成就系列報道之三
發布時間:2020-11-10 14:50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0-11-10

  “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游行業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主體創新等多方面創新為引領,旅游業呈現出增長強勁、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

  “十三五”以來,在中央和地方持續不斷的努力下,旅游環境顯著改善,旅游經濟穩步增長、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游客滿意度越來越高,旅游業正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力引擎和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的有效途徑。

  創新體制機制 聚力轉型升級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理念創新,構建旅游發展新模式”。“十三五”期間,旅游業成為我國改革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持續強化融合、開放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旅游業發展迎來重大改革機遇。全國各地全力推進文化和旅游體制改革,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旅融合理念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發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十三五”期間,各地紛紛以發展全域旅游為抓手,從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等角度推進旅游業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成功創建了首批71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工作正在進行中。

  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新縣,通過發展全域旅游,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植、民宿、旅游商品經營,實現脫貧增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說,全域旅游讓河南諸多縣市找到了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路徑,找到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

  “十三五”期間,很多地方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全域旅游發展合力。如,福建、河北、遼寧等地建立了黨委主要領導統籌、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全域旅游領導機制和部門聯動機制。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會同市級部門出台16個配套方案,構成“1+16”全域旅游發展政策體系。

  體制機制的創新引領各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要素產品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旅游集散體系、旅游驛站、旅游廁所等設施日趨完善。各地還積極鼓勵引導建設特色文化設施,統籌建設城市書房、鄉村戲台、農民文化小公園等,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公共文化休閑空間。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表示,各地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加速了旅游業發展動力從傳統動能向新動能的轉化、發展方式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發展路徑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引領轉型。

  創新產品業態 激發市場活力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人們或在青山綠水間暢游、在“網紅”博物館觀展,或在特色民宿深度體驗當地生活、在傳統景區體驗沉浸式文藝演出,抑或在夜間文創集市感受“國潮”、品“老字號”美食,更有不少宅家者在掌上欣賞“數字故宮”中的國寶……

  “‘十三五’期間,旅游業一方面圍繞消費升級、消費分級和消費分層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技術手段進行創新,涌現諸多新產品、新業態及新發展模式,豐富了產品供給,提升了產品品質,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旅游體驗。”在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宏浩看來,旅游業已經逐漸從模彷學習為主走向自主創新主導的新階段。

  前不久,廣州市北京路歷史文化街區通過5G技術運用,整合街區文旅資源,提升旅游綜合環境,使舊街區煥發新生機。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十三五”以來,科技與旅游結合愈發緊密,創意設計、在線視聽、互聯網旅游等文化和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

  不少旅游景區開始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監測客流、疏散導流,為游客提供多項服務。酒店等住宿企業從單一的住宿餐飲提供場所變為生活方式體驗場所,向主題酒店、精品民宿、文化旅居空間等業態延展,無人前台、刷臉入住從夢想變為了現實。旅行社的產品由大團游逐漸走向細分,私家團、小包團、定制游、深度游和小眾游等產品不斷升級。在線旅游平台不斷豐富產品體系、優化產品結構,為游客提供了多樣化選擇,便利了游客出行。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已經突破1萬億元,在線旅游預訂用戶規模超過4億。越來越多的旅游企業經營者從“線下”走向“線上”,在線旅游企業已經邁入旅游產業鏈的“核心企業”行列。

  “十三五”期間,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緊跟消費升級趨勢,瞄准游客需求變化,強化精品意識,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度假休閑旅游加快發展。目前,已建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28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30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000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00處,優質旅游產品供給不斷豐富。

  各地實施“旅游+”戰略,促進旅游與教育、工業、農業、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研學旅游、體育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郵輪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夜間旅游等多樣化業態快速發展,文化旅游精品演藝、文旅融合產業示范基地、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特色旅游小鎮、非遺街區、非遺工坊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創新服務監管 推動提質增效

  “十三五”期間,各地的文化和旅游服務能力及旅游監測、監管能力穩步提升。

  文化和旅游部開展了全國全域全息信息化試點建設,河南作為試點,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景區、酒店、旅行社網上審批。北京市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通信技術,進一步提高了旅游市場監管效率和服務水平,建成了首都旅游產業運行監測調度中心。河北、雲南等地加快推動“一部手機游”項目,建設完成文旅分時預約管理服務平台。浙江積極推動旅游執法與法院、公安、市場監管、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協同監管模式,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速擴面。在江蘇,通過智慧文旅平台的大屏幕,各景區瞬時聚集情況,景區負責人、安全人員姓名和聯系方式一目了然,一分鐘內調度指令便可直達現場。

  各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還創新監管方式——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建立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後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今年7月,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官網上“晒”出了221家旅行社的“信用報告”。這是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推出的“互聯網+信用監管”新舉措,既為游客提供了參考,也加強了對旅游企業誠信、規范經營的管理。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說:“‘十三五’時期是中國旅游業發生結構性轉型的重要階段,市場需求由單一觀光旅游,轉向觀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務旅游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態勢﹔產品開發由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和國有資產運營,轉向國有、民營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並駕齊驅的多元供給體系﹔行業治理方面由文化與旅游各自運轉,轉向文旅融合的新的共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