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 中央精神
中央精神
中央宣講團成員、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努力為基層治理創造條件
發布時間:2020-11-26 16:00 來源:西藏日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西藏日報 2020-11-26

  如何為基層治理創造條件,將我國的制度優勢在基層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一直是黨中央關心重視和推動解決的重要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形成了進一步為基層治理創造條件的“組合拳”,概括起來說,就是放權、賦能、減負、提質、增效、聯動,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切實落實。

  放權。《建議》強調要“向基層放權賦能”,這是為基層治理創造條件的重要導向,是對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這一重要部署的繼承和發展。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城鄉基層五彩繽紛、充滿差異,如果不管什麼事情一律都拿到政府手裡來辦、拿到上級機關來辦,用很多不必要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去處理,不僅會挫傷基層干部群眾的積極性,還會助長上級機關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要“擴大廠礦企業和生產隊的自主權,使每一個工廠和生產隊都能夠千方百計地發揮主動創造精神”“使每個工人農民都對生產負責任、想辦法”。20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改革之所以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向農村基層和農民放權,使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有了村級公共事務村民自治權,從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管理基層公共事務的積極性。進入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向基層放權依然在路上。現在有一種不好的現象應引起注意,那就是上級機關往往下放事務而不下放權力,一些縣級行政部門把城鄉社區視為下屬機構,下壓大量行政事務,年初簽訂責任狀,年終進行考核驗收,基層干部疲於奔命、消極應付。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向基層放權的主張,我們要牢固樹立尊重基層、尊重群眾的思想觀念,相信“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相信基層有解決社會問題的無窮智慧和能力,做到凡是適宜基層辦的事情,都應由基層決定和執行。

  賦能。就是賦予基層辦理事情的職責、職能、職權,這是為基層治理創造條件的基礎。如果把權力下放下去,但又不賦能基層,造成基層沒有能力接住下發下來的權力,這其實是“半截子”放權,不是真心實意的放權,這樣放權的實效會大打折扣。放權之前和之後及時賦能基層,使基層有條件接得住放下來的權力,這是《建議》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強調,上級“既給基層下達‘過河’的任務,又切實指導幫助其解決‘橋’和‘船’的問題,並盡可能地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向基層作適當傾斜,為基層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賦能應當是全面的。黨的十九大以後,各地各部門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的要求上,從編制、職數、待遇經費等多方面向鄉鎮、村和街道、社區進行了政策傾斜,逐漸形成了在基層聚集人才、在一線創業成長的鮮明導向。但也要看到,工作很不平衡,基層沒人辦事、沒錢辦事、沒陣地辦事、不方便群眾辦事的現象還很多。貫徹落實《建議》,就是要繼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督促各地各部門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城鄉基層,使城鄉基層都有人有權有物,保證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

  提質。就是提高基層干部隊伍能力和素質。《建議》強調,要“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這是搞好基層治理特別是對上級下放的權力接得住、用得好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如何,基層干部是決定性因素。要統籌考慮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逐步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近年來,各地採取很多辦法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一是把基層“強身”和機關“瘦身”結合起來,利用機構改革把市縣區機關干部下沉到街道、鄉鎮,把街道、鄉鎮干部下沉到社區、村庄,為基層服務和管理充實力量。二是把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抓好抓實,建設充滿活力的黨員隊伍。三是把村(居)民直接民主選舉產生的村委會、居委會干部、村(居)小組長、村(居)民代表這一隊伍抓好抓實。四是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並根據崗位特點、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等綜合因素,建立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按照總量控制、規范運作的要求,整合基層各類協管員,並按網格化管理的要求,將各類協管員整合配置到相關網格或服務管理崗位。五是壯大基層志願者隊伍。六是提升社會治理主體的專業素養。既以德才標准嚴把基層干部選拔關,又加大業務培訓,以能力的提升換取群眾的滿意。這次《建議》明確提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這在黨的全會文獻歷史上是第一次,必將有力推動這一問題的更好更快解決。

  減負。這是為基層治理創造條件的又一重要舉措。近年來反映基層組織負擔重、條件差等方面的呼聲又多了起來,一些地方沒完沒了的檢查考核、沒完沒了的會議、沒完沒了的留痕打卡、沒完沒了的表格填報,使基層干部不堪負重、精疲力盡。有新聞報道:在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某地方的社區干部為社區防疫物資短缺憂心如焚,但各種限時填報的表格仍像雪片一樣飛來,卻沒有一個上級組織來幫助該社區解決最急需的口罩問題,哪怕是送來一瓶潤喉的礦泉水,這種現象很傷基層干部的心,很不利於搞好基層治理。《建議》在兩處專門強調要為基層減負,一處是:要“減輕基層特別是村級組織負擔”﹔另一處是:要“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足見黨中央對減輕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負擔的高度重視。落實《建議》要求,就要建立城鄉社區權責清單和基層組織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推行行政事務准入制度,明確規定行政部門不得直接向基層組織布置任務,確需基層組織代辦的行政事務由縣級黨委、政府嚴格把關,排除干擾基層組織履行自身職能的因素﹔要切實改進上級機關會風文風和工作作風,整合和精簡各類報表、材料、檢查、督查、考核,堅決禁止以種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折騰基層,讓基層組織集中精力抓好基層治理。

  增效。《建議》強調,要“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這是幫助基層組織和干部提高社會治理效率和成效的又一實招,既是對近年來各地探索實踐的總結和深化,也為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用好基層管理服務平台指明了方向,必將有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其中,網格化是基礎,沒有網格化的管理,就難以有精細化的服務,信息的採集和共享也難以做到及時和規范﹔精細化是目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體現,是基層管理服務平台的重要價值所在﹔信息化是實現網格化、提升精細化、促進共享的技術支撐﹔開放共享是這一平台的基本要求,這四句話相互貫通、缺一不可。以貫徹《建議》為契機,我國基層治理平台將會進一步完善,讓基層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

  聯動。就是基層治理與市域社會治理聯動,通過市域社會治理帶動基層治理,並為基層治理創造更好的條件。目前,我國有293個地級市、965個市轄區、387個縣級市,市域是包括鄉鎮、村和街道、社區在內的行政管理區域,是個“大基層”,由於市域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在解決重大社會矛盾問題上有較強的資源能力,因此,市域是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的最直接、最給力的治理層級。《建議》強調,要“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隨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各地必將進一步處理好市域范圍內城與鄉、市域與基層之間的關系,加強區域統籌協調,完善市域范圍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資源協調保障機制,形成一個基層治理為市域社會治理打基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帶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良好局面。

  總之,《建議》關於為基層治理創造條件的論述十分豐富,既有加法(放權、賦能),也有減法(減負),還有乘法(提質、增效、聯動),具有極強的思想性、方向性和指導性,各地各部門應本著《建議》提出的“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從實際出發,缺什麼就補什麼,什麼薄弱就加固什麼,哪方面有優勢就做強做大做優哪方面優勢,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不斷提高城鄉基層治理水平,把為民服務落實到基層,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