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1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安徽省政協委員王建濤:以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
發布時間:2021-03-04 09:2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03-04
  編者按:進入2021年以來,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在各省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中,有不少是來自文旅系統基層的工作者。他們建言獻策,履職盡責,關注民生民意,也帶來了文旅工作者的心聲與訴求。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本報擷取地方兩會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建議,予以刊發。

安徽省政協委員王建濤
  過去一年,安徽省政協委員、省圖書館副館長王建濤結合本職工作,一直堅持開展工作調研,為自己履職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文化界別的政協委員,他最關心的就是與自己崗位密切相關的公共文化事業,尤其是基層公共文化。從第一次參加安徽省兩會到今年,他提出的提案、建議都是和公共文化相關的。近期,王建濤更加關注的是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和如何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等問題。
  對於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王建濤認為,現階段,雖然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逐漸完善,但是在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基層文化的完善和發展。
  “在人員隊伍建設上,現階段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安徽省基層文化人才的緊缺問題。”王建濤談到,目前全省基層文化人才數量遠不能滿足要求,且絕大多數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人員都不是專職人員,主要精力不能專注在文化工作上,人員隊伍極不穩定。王建濤提到,安徽省基層文化服務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專業知識匱乏。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文化行業的轉型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並及時更新,而現有的基層文化從業人員數量都不能保證,專業素質也就成了問題。此外,王建濤說:“人才評價是影響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穩定的因素之一。”安徽省基層文化人才在人員編制、職稱評定等方面受到制約,影響人才向基層文化行業流動。
  王建濤建議,應建立相對穩定的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落實基層文化機構編制名額,杜絕挪用文化工作者編制名額現象﹔建立更加穩定的公共財政政策,保證基層文化工作者經費。基層地方政府要把文化事業列入財政預算,建立起公共文化財政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保障基層公共文化事業人員經費,從而確保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的穩定。
  王建濤認為,要加大對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力度。他表示:“面對基層文化人員業務基礎薄弱、專業能力不強、人員不足等問題,安徽省圖書館一直以來努力踐行社會責任,根據基層文化工作者業務需要開展面向實際的培訓,培訓內容由重知識學習向重能力提高的方向轉變,培訓方式由傳統的課堂教學向與遠程教育、現場實操等先進的教育手段結合的方向轉變。”
  關於安徽省公共文化供給,王建濤認為,供給主體相對單一是目前客觀存在的問題,社會力量的參與度不足。同時,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總量相對不足,尤其是有效供給存在很大問題,公共文化供給的區域差異也很大。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存在“假性過剩”現象,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供給的質和量與群眾的實際需求依然有比較大的差距。
  關於如何優化公共文化供給,王建濤建議,構建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積極引入市場力量,切實完善各方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體制機制,真正將各類社會力量引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增強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供給主體根據需求設計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配置,以滿足群眾需求,使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能夠投放到應該投放的領域,從而確保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有的放矢,避免群眾感覺身邊到處都有公共文化資源卻又得不到自己喜歡的文化資源的現象發生。
  王建濤認為,應加大力度,逐步消弭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區域差異,進一步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公共文化基礎薄弱地區的傾斜力度,加強區域性差異情況調研,有針對性地消弭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區域差異。同時注重整合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豐富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供給。應加大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電子書報刊、數字影視劇等數字文化產品的供給,並通過基層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從而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公共數字文化供給。(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