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1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山東省政協委員魏輝:發揮文博力量,守住城市根脈
發布時間:2021-03-04 09:3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03-04
  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5年,山東要錨定“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目標,奮力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要突出堅定文化自信,全力提升文化軟實力。
  作為一名基層文博工作者,山東省政協委員、聊城市臨清市博物館館長魏輝對報告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的論述倍感振奮。

山東省政協委員魏輝
  魏輝介紹,臨清市是一座因運河而生的城市,歷史上,臨清是商業都會、軍事重鎮、漕運咽喉,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作為會通河起點的大運河臨清段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因文化遺產豐富,被譽為“活態的明清文化博物館”。除大運河河道是世界文化遺產外,河道上的船閘、古橋、碼頭等水利工程設施,如會通閘、臨清閘、鰲頭磯及管理征收運河漕稅的臨清運河鈔關等,都是與大運河直接相關的重要遺產。
  從大運河申遺起,魏輝就參加了臨清市對運河環境的整治、對相關文化遺產的修繕與保護工作。“2020年,我還參與了世界文化遺產臨清運河鈔關本體維修、環境整治、展覽展示提升項目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臨清民居搶救性保護項目,開展了田野碑刻保護研究、革命文物調查測繪等文物保護工作。”魏輝注意到,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分布廣、跨度長,沿線區域經濟實力不均衡,給運河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帶來了難度,與此同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編制公布的運河保護規劃存在相互沖突或不夠具體、不夠精細的情況,尚需加以細化。
  為此,在今年山東省兩會上,他提案呼吁修編統一的大運河保護規劃,並建議省、市政府建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協調機制,協同發改、住建、水利、環保、文旅等部門,形成合作優勢,構建科學的管理運營機制、監督責任機制,保障各項工作全面、協調發展。
  作為山東省政協委員、聊城市人大代表,在履職過程中,魏輝立足自身工作、反映基層民意,除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外,基層博物館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等都是他關注的議題。通過呼吁和推進落實,近幾年,慕名到臨清觀賞運河景觀的游客逐年遞增,運河沿線一些歷史名鎮、名村得到了妥善保護,臨清貢磚制作技藝、臨清肘捶、臨清駕鼓等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人們所熟知,令魏輝深感欣慰。在他看來,不同地域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文脈與特色資源,隻有保護好、守護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才能更好地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魏輝還致力於通過臨清市博物館的展覽陳列、社會教育活動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在該博物館臨清歷史沿革展廳,以實景與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再現了臨清繁華的歷史和作為運河漕運咽喉、商業都會的獨特魅力。臨清市博物館還通過圖板展示、巡回講座等形式讓運河文化進校園、進社區,同時,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反映運河發展的見證物,以留存本地歷史民俗、彰顯地域文化風採。“但目前讓我們仍感到困惑的是,基層博物館財力有限,普遍面臨展覽陳舊、人員緊張等方面問題,我們有意更新展覽,引進更高層次、更高水准的活動,卻又不得不考慮基層工作的實際。”魏輝坦言,在立足現有資源、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他希望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加大對基層博物館扶持力度,擴充人員編制,加強業務人員培訓,加強博物館之間的聯動,讓優秀人才留下來,以更多優質項目服務大眾。
  魏輝介紹,臨清不光是運河城市,還有黃河故道,既有老黃河的歷史遺跡,又積累了新時期人們治黃、治沙的積極成果。當前,該市努力打造“綠色城市”,依托林果種植等,不僅治理改善了環境,還培植了生態觀光游等文旅新業態。他說:“臨清正在搶抓機遇,力求在國家戰略中找准城市發展定位,進一步打開發展空間。今後,我將繼續建言、獻策,積極履行一個基層文博系統政協委員的職責擔當。”(孫叢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