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1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湘西州政協副主席石紅:
我對旅游業推進鄉村振興充滿信心
發布時間:2021-03-08 12:29 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2021-03-08

  “這次來北京,我帶了土家織錦服飾,用苗繡工藝做的絲巾、手拿包、資料袋,還帶了茶葉和湘西特色小吃。”作為土家族委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石紅每年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都習慣從家鄉帶一些文創產品、特色農產品。不過,在石紅看來,這些特色產品在今年有著特別的意義——“我要向大家展示我們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成果。同時,這些特色產品也是我們下一步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子’。”
  “2013年,十八洞村年人均純收入隻有1668元,2020年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369元。”雙龍鎮十八洞村是石紅聯系幫扶的27個村之一,她見證了這個曾經的產業空心村發展蛻變的歷程。“現在,十八洞村有種植、養殖、苗繡、鄉村旅游等多個產業。”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貧”,為這個苗族村寨的脫貧之路指明了方向。“我們在精准上下功夫,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托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發展起特色產業。”石紅說。經過多年探索,如今的十八洞村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精准扶貧道路,成為中國精准扶貧對外交流的窗口。
  石紅說,旅游業是湘西州推進精准扶貧的一大特色產業,已發展為湘西州的支柱產業。“旅游業有很強的帶動性,為湘西脫貧攻堅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我對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中的推進作用充滿信心。”
  今年全國兩會,石紅帶來了6份提案,其中一份關注的是“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石紅說,湘西文化底蘊深厚,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前因為貧困落後,非遺傳承人大多靠口口相傳、帶徒弟的方式傳承技藝,不少絕技因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或已經過世而面臨傳承困境。她建議,加大對非遺傳承的支持力度,建立對非遺傳承人的激勵機制,讓他們更有信心做好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把這些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可以為旅游注入更豐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