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2年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部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賀雲翱:跑遍大半個中國 一直在路上
發布時間:2022-03-08 09: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08

 

 

  在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賀雲翱看來,國家文化公園的概念以及實踐都是由中國創造出來的,可以說是文化建設方面的自主創新。“我之前查過一些資料,其他國家沒有國家文化公園這樣的說法。這樣一個創新型的文化建設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就。”賀雲翱說。

  “2017年國家文化公園概念提出以後,一直到2019年,實際上都沒有建設行動。而在之後短短幾年裡,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都迅速啟動建設,並整體有序推進著。特別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績尤為顯著。”賀雲翱表示,整個大運河沿線的文物保護、非遺的保護和利用,乃至包括世界遺產在內的相關資源,在保護程度上都比過去有了很大提升。

  多年來,賀雲翱一直在各地跟蹤調研。2021年,他和團隊在江蘇省內開展了多個大運河考古項目,跑遍了大運河(江蘇段)的干流和支流,做了很多田野調查、考古勘探及發掘工作,還到安徽、河南、山東、浙江等地了解沿線考古工作開展情況,積極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言獻策。“去年,通過我們遞交的調查研究報告,江蘇省最後兩個沒有加入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城市——鹽城和連雲港,在江蘇省委的批准下,成功被推送進大運河的文化建設體系中。這樣江蘇就是全國唯一一個所屬13個地級城市全部進入到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體系的省份。”賀雲翱說。

  去年全國兩會上,賀雲翱與多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的提案。“同年8月我收到主要以文化和旅游部為主的回復,其中對於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回復是:要創造條件,盡早地總結已經在建的國家文化公園的經驗,來落實長江文化公園的建設。”賀雲翱說。

  今年1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在賀雲翱看來,這是一個體量巨大的文化空間或者說文化廊道,裡面有大量經過長期創造、積澱保存到今天的優秀文化遺產。他表示,“實事求是地統籌、協調、處理好建設中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互相支撐、協同發展,這樣建成的才能叫國家文化公園。”

  管理者說

  江蘇揚州三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大沖:揚州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簡稱三灣公園)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展示園,特別是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三灣公園調研時指出“古運河還要重生”後,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核心區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經過3年多時間建設,三灣公園核心區於2017年9月正式開放。按照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戰略要求,三灣片區進一步優化為文旅綜合開發模式。2021年6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標志性項目——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試運營,與其相鄰的運河非遺文化街區一期同期竣工,沿運博路商戶將於今年4月18日前全面對外開放。

  游客反饋

  揚州市民劉先生:我住在三灣附近,見證了三灣的成長變化,看到這裡從工廠聚集到風景獨好。希望三灣公園以後能有更多配套休閑餐飲游樂場所,讓游客有得吃、有得玩,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