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王黎光
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育人育才的重要載體﹔教材建設是事關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工程與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教材建設,我國教材體系日益完善,結構不斷優化,品種類型更加豐富,內容質量持續提升,育人功能顯著增強,時代特征愈發凸顯,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材建設工作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本人非常關注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尤其是在如今“五育並舉”、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大背景下,我特別關注經典藝術作品進入大中小學教材的情況。因此,我在提案中提出:讓更多民族民間音樂、戲曲等經典藝術作品進入大中小學教材,不斷增強課程教材建設的先進性與協同性。
在過去一年的履職過程中,我注意到目前大中小學教材對國家的各項政策、要求貫徹落實得很到位,但部分教材的編寫時間有些倉促,大中小學教材在一體化、協同化建設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例如,一些教材的研究、編寫工作在一年甚至幾個月內就全部完成了,精雕細琢不夠,把握學生實際、課程需求、教育教學規律不夠。教材研編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世紀工程,必須堅持質量優先,樹立精品意識,形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材建設人才隊伍,鼓勵長期在教學一線的優秀教師參與教材建設。
又如,藝術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課程,經典藝術作品是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然而,民族民間音樂、戲曲等藝術作品在大中小學各學段的教科書上布局得還不夠科學合理。我們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上一篇: 全國政協委員賀雲翱:著力推進長江文化帶建設 |
下一篇: 建設書香企業 帶動全民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