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王本朝
今年參加兩會,我依然關注教育、文化和農村問題,教育、文化是本行和專業,農村是出身和血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農業農村方面,繼續強調要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啟動鄉村建設行動”“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這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鄉村全面振興要實現產業興、鄉村美、農民樂,要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有機地融入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的建設目標中,其中,鄉村美化應是其重要內容。
鄉村的山巒、河流、樹木、田野、池塘、小路、野花……無處不體現著大自然的美,這是鄉村最大的優勢。鄉村的美除自然之美以外,還包括人造住屋、輔助用房、小庭院等的美。而恰恰是這些無規劃、無設計、無造型的建筑物,破壞了鄉村原本的自然之美。實際上,在傳統中國,是非常注意鄉村的民舍之美的,我們看看江西婺源、雲南大理的民居就知道了。傳統的鄉民蓋房子是很有審美感的,即使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時期,哪怕是土磚瓦屋,或是茅草棚,它們與自然環境都十分和諧,一點都不死板、不違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這是多麼美好的鄉村景致。後來鄉村之美被逐漸破壞,尤其興起採用水泥預制板建房,都是火柴盒似的平頂房,千篇一律,外觀粗陋,形式死板。後來由於平頂房日晒、滲水,又在房頂上加棚,使得建筑更顯突兀。
鄉村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值得人們高度重視。傳統村落要保護好,當下建筑也要考慮與鄉村自然的整體協調,包括結構、外型、色彩等,都應做好引導和前期規劃,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民建筑房屋的審美培養和教育。由於過去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的房屋主要是用來居住的,很少考慮房屋的欣賞性和文化性,加之受到城市建筑物的影響,為了生活和生產需要,一些所建房屋粗糙古板,與周圍的環境缺乏和諧感。鄉村風貌不僅僅是修路架橋、設垃圾站,還應把美化居住環境提上議事日程,特別是對改建或新建房屋,應做好充分的先行設計,讓更多的村民懂得這個道理:房屋不僅是用來住的,也是可以用來欣賞和審美的。鄉村風貌,美在和諧。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引導廉潔文化活動永育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