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 劉忠斌
保護和利用好紅色文化遺產,無疑是傳承紅色基因、延續國家記憶、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紅色文化遺產的價值與功能,能夠在塑造國家形象、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傳播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在提升紅色文化遺產數字化進程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缺乏一定政策支撐、跨界合作欠缺以及數字化偏弱等困難和問題。因此,我建議:
第一,加強頂層管理,政策引導紅色文化遺產數字化發展。紅色文化遺產進行法制化管理,離不開正確理念的指導,加強紅色文化遺產的法制化管理,可為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數字化的整合與開發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包括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效合理的規劃、形成地方性特色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出台數字化政策等。
第二,發展提檔升級,催生數字化紅色創意產業。紅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升級發展離不開創意產業,需要積極進行跨界嘗試,不斷注入紅色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推動紅色文化與其他領域的融合,創新紅色文化消費業態。要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催生紅色文化遺產新場景﹔扶持精品創作,催生數字紅色文化遺產新產品﹔開發紅色產品,提升紅色文化遺產消費動力。文化是土壤,產業是實果,要充分發揮文化土壤的孕育作用。我國眾多省區市擁有大量的紅色文化遺產,要植根於這些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並進行創新性開發和創造性、現代性轉化。可以通過開展紅色研學之旅、開發文創產品等方式提升紅色文化消費動力,利用新的表現手法以及新技術、新視角、新消費觀念對紅色文化遺產進行二次升華。
第三,創新數字化傳播,強化紅色情感認同。借助數字化技術挖掘、復原、傳播紅色文化遺產,喚起年輕一輩的紅色文化情感認同。數字紅色遺產類型多、來源廣,充分組織和挖掘數據,是數字紅色文化遺產展現的基石。體驗式宣傳、利用數字紅色文化遺產,從過去距離感過強、視角宏觀、說教為主的展示,轉變為以敘事和體驗為主,做到有血有肉有細節、見人見物見精神,加強互動、強化體驗,重視活動、服務等軟性內容,能更好地宣傳、利用紅色文化遺產。
上一篇: 建設秦嶺北麓生態文明示范帶 |
下一篇: 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