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故宮博物院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院黨委委員、領導班子成員參加會議。
會議認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於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為世界文明百花園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會議指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是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精神的重要成果。要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要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要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用實際行動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強調,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之上,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者,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堅持系統性研究、整體性保護,按照《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要求,切實提高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筑造牢固可靠的“平安故宮”,守護好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要深入挖掘故宮文化價值,把學術研究作為核心任務,打造開放從容的“學術故宮”,不斷從故宮承載的中華文化精髓中發掘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源頭活水”。要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構建智能高效的“數字故宮”,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讓故宮文物承載的多元價值插上數字科技的翅膀走進千家萬戶。要堅持守正創新,在守護好紫禁城、保護好珍貴文物的基礎上,建設銳意創新的“活力故宮”,推動故宮蘊含的深厚歷史及其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秉持開放包容,進一步發揮故宮“中華文化會客廳”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文化“走出去”“請進來”,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故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