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 地方動態
地方動態
方世忠: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
發布時間:2023-06-05 09:36 來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網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網 2023-06-05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為新時代新征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引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深刻認識到,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在新的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堅定文化自信,強化以物論史、以史增信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於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作為新時代的上海文旅人,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歷史主動精神,切實肩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堅持“以物論史”,全力落實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和保護利用等國家重大文化戰略、重大考古工程,深入做好福泉山、青龍鎮等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努力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延伸歷史軸線、增強歷史信度、豐富歷史內涵、活化歷史場景。堅持“以史增信”,加強考古成果的研究闡釋、傳播教育,高水平持續辦好“何以中國”“對話世界”“何謂海派”等文博美術大展,策劃推出考古研學旅行線路,讓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通過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把握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秉持開放包容,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為中華文明“精准畫像”,其一便是“突出的包容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作為新時代的上海文旅人,我們將大力弘揚“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拓展國際視野、強化國際思維、加強國際對標,大膽吸納外來文化精華,博採眾長推動中華文化創新發展,增強對全球文明、亞洲文明的定義權和話語權。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持續打響“一江一河游覽”“建筑可閱讀”“演藝大世界”等都市文旅品牌,推動標杆性國際節展賽會破圈迭代,提煉展示好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演繹上海精彩,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助推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
  堅持守正創新,推動向心而生、與美同行
  守正創新,固本開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為新時代的上海文旅人,我們將發揚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耕厚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打造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文藝作品。做實上海文旅民心工程,實施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優質文旅服務資源向城鄉社區延伸,打造更多家門口“小而美”的演藝新空間、人文新景觀、休閑好去處。做優城市美育大文章,深化落實“大博物館計劃”“大美術館計劃”“社會大美育計劃”,推動更多文博、美術、演藝專業機構打開“圍牆”,轉化為人民群眾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的美育大課堂,實現人人共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