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勿動重要數據 > 地方動態
地方動態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3-06-15 10:00 來源: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官網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官網 2023-06-15
  6月14日,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高質量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一主題,開展集中交流研討,同時作為廳系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大討論內容。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主持會議並講話。主題教育省委第五巡回指導組有關同志到會指導。部分廳領導班子成員、廳機關處室、廳直單位負責同志結合工作實際,分別從藝術事業高質量繁榮發展、文物保護利用、非遺保護傳承、古籍保護利用、地域文明探源等方面作了交流發言。
  楊志純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強烈的文化擔當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反映了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入系統闡述了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立意深遠、境界宏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為在新征程上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楊志純表示,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是文旅部門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系。要結合正在深入開展的主題教育,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精神結合起來,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加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高質量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更好助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實際行動和成效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更高站位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
  楊志純強調,要通過深入學習理解,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結合”重要論斷的新的豐富發展,准確把握“結合”的基本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重要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的深遠影響是筑牢了道路根基、打開了創新空間、鞏固了文化主體性,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對“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深刻領悟,轉化為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的行動自覺,做到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牢文旅正確的發展方向和實踐導向,扎實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在具體工作中,要把握好兩個方面:
  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與文化傳承發展內在的本質聯系,在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化建設中展現文旅更大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要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以推進文化傳承發展為著力點,健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革命文化傳下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開,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更好助力文化強國先行區建設。
  深刻把握賡續歷史文脈與譜寫當代華章的實踐邏輯,在更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持續用力。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於新時代坐標之中加以審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中華文化寶藏,組織創作推出更多蘊含深厚傳統文化根基、兼具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追求的藝術作品。堅持把旅游作為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促進文化遺產旅游、鄉村旅游、旅游民宿、旅游文創等提質增效,依托文物資源建設人文游徑、智慧游徑、快樂游徑,挖掘用好文旅資源普查成果,打造更多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運用數字技術賦能文化傳承發展,引導旅游景區和文博場館推進“傳統文化+數字化”,把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發展為更多沉浸式互動性“新場景”“新業態”“新經濟”,讓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生機活力和時代光彩。
  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更加有力提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以貫通古今的文化自覺,概括提煉出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五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楊志純強調,要從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把握上,深入挖掘江蘇豐厚文化文物資源多重價值,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更好詮釋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持續把地域文明探源引向深入。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龍頭,協調全省考古力量,做好淮河下游、太湖北部、太湖西部等史前時期,以及吳文化、漢文化、六朝文化等歷史時期課題研究,深入揭示江蘇地域文明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貢獻。加大對文明探源成果的研究闡發和宣傳力度,研究出台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指南並公布首批名錄,廣泛開展公眾考古活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驗活動,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賦予底蘊、貢獻力量。
  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在有效保護中更加活起來。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持續推進文物研究保護利用強省建設,發揮好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的示范帶動作用,高質量做好文化遺產保護修復、研究闡釋、展覽展示、社會教育和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扎實開展非遺系統性保護,堅持保護性傳承和活態傳承,深入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遴選認定首批省級非遺工坊,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實施好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工程,以敬畏之心、珍愛之情,把承載深厚文化積澱的優秀傳統文化典籍保存傳承好、研究闡釋好、挖掘利用好。
  增強中華文明和江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把文化遺產作為文明傳播交流的“天然使者”,一體推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與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圍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一帶一路”建設,充實完善包括文物、非遺、書畫等在內的對外交流精品項目庫,積極開展對外和對港澳台文化遺產交流傳播活動。注重把人文交流融入“水韻江蘇”文旅品牌全球推廣體系,推出富有江蘇地域文化特色的入境游產品﹔持續推進江南水鄉古鎮、中國明清城牆、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遺,推出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讓江蘇成為展示中華文明、東方神韻的重要窗口。
  深刻把握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更強擔當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江蘇篇章
  楊志純強調,新征程上,要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新部署新要求,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謀劃和推進文化傳承發展走在前列,不斷探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江蘇實踐。
  更好彰顯新時代“詩”和“遠方”的獨特魅力。堅持把深化文旅融合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加快“旅游+”向“+旅游”轉變,持續放大小劇場建設、“國字號”文旅創建、文旅融合示范項目等品牌效應,為人們提供更富魅力的文化旅游體驗。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深入推進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濱海生態旅游廊道和揚子江城市休閑旅游帶、陸橋東部絲路旅游帶建設,抓緊研究出台世界級沿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區、沿洪澤湖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培育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和精品線路,精心繪就可觀可感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生動圖景。
  培育打造更多江蘇實踐案例和文化標識。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提振探路先行“四敢”精氣神,創造性開展工作,形成更多在全國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江蘇文旅實踐案例,打造更多高顯示度、高知名度、高美譽度的江蘇文化標識。重點是面向全國構建好“抱石風骨”“悲鴻風度”“散之風神”美術書法品牌體系,持續打造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等“現象級”文化名片﹔一體推進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高質量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1+3”保護規劃,推出“長江百景”、長江主題美術長卷和長江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南京博物院南院項目等標志性工程,讓運河長江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採﹔加大文旅資源境內外宣傳推介力度,組織拍攝制作專題旅游宣傳片,策劃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融媒體欄目,進一步打響“水韻江蘇”文旅品牌。
  著力推動文旅發展成果轉化為人們生活品質。聚焦豐富人民精神世界這個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把推進文化傳承發展作為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徑,注重從中華文明中汲取豐沛的歷史文化滋養,推出更多提煉展示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文化精髓的優質文旅產品,生動講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故事。特別是放大藝術創作生產“江蘇現象”,深入實施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創作推出更多藝術精品,培育造就更多德藝雙馨的名家名師﹔彰顯公共文化服務“江蘇特色”,創新實施“雙千計劃”“送戲下鄉”文化惠民工程,用好各類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等陣地,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提升服務品質,推出更多具有鮮明特色和人文品質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江蘇亮點”,辦好夜間文旅消費活動和文旅消費推廣季,推動文旅企業做優做強、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更好發揮文化和旅游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