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業是穩定經濟增長的支撐產業、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幸福產業,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大連市實施一系列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舉措,形成了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繁榮向好、碩果累累的良好局面,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強大連市文化軟實力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為推進新時代大連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兩先區”建設、當好東北振興“跳高隊”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將一以貫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推進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加快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豐富文旅業態產品供給,強化文旅市場宣傳,優化文旅市場營商環境,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三年過萬億”發展目標作出文旅貢獻。
十年來 大連文化枝繁葉茂
大連市持續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實施文藝“三名”工程,重點扶持發展一批代表城市文化水准的優秀藝術作品,藝術創作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音樂舞蹈史詩《追夢》等百余部優秀代表劇(節)目展演,榮獲國家級以上獎項23個、省級獎項78個。
雜技《流星》摘得第四十屆法國“明日”世界馬戲節金獎,填補了大連市雜技藝術領域國際重大賽事金獎的空白。
話劇《無風地帶》同時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工程重點扶持作品。
舉辦大連藝術節、新人新劇目展演、青年藝術周等品牌活動,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重要賽事、展演,充分活躍各類藝術表演團體,完成重大演出任務。
十年來 文化服務更惠民
大連市統籌布局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快數字化公共文化平台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
全市現有公共圖書館13座、文化館12座、博物館29座,148個鄉鎮(街道)設有綜合文化站(中心),1651個村(社區)設有文體活動室,擁有700多個農村文化大院,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間32個,基本形成市、縣、鄉(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啟動建設大連市主城區公路交通隧道廣播信號覆蓋工程,完成電視節目地面無線數字化覆蓋任務,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
上線數字文化館平台,開展“文化有約”“送戲下鄉”等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發售專業劇場文化惠民卡,年均組織惠民活動600余場。大連市創建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十年來 文旅產業規模和競爭力有效提升
建立“文化+旅游”雙向互促共同發展模式,旅游總收入從2012年的767.2億元增至2019年的1657億元,2019年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總增加值約佔全市總GDP比重的4.1%。
發展A級旅游景區57家、旅行社508家、導游員8000多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4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家,建成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30余處,培育18個系列300多個旅游產品,年均推出100余項文旅節慶活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大連市入選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市,獲首批“中國旅游休閑示范城市”及“中國最佳旅游避暑勝地”等稱號。
扶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組建大連文化產業集團、大連文化旅游發展集團,華錄集團、海昌海洋公園分別入圍“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建成EX未來科技館等智慧文旅項目,規劃建設市科技文化中心、市旅游服務中心,郵輪旅游、海上游大連、201路電車沿線旅游化、5A級景區創建、實景演出、大連賓館等一批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十年來 遺產保護利用成果顯著
大連市建立文物保護單位看護和巡查機制,開展瀕危非遺項目搶救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投入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億多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建成金家街非遺文化體驗館,成立大連市海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中心,遺址公園、長城文化公園等考古成果轉化項目加快推進,旅順口軍民融合項目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長海號子”“復州鼓樂”等一批優秀傳統文化節目亮相國家級舞台,全市博物館累計辦展503場。
全市現登記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36處,擁有博物館館藏文物10萬余件、古籍55萬余冊(件)、市級以上非遺項目192項、市級非遺傳承基地52個、代表性傳承人205人。
十年來 城市文旅品牌不斷擦亮
大連市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客源地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擴大了城市“朋友圈”。建立全媒體宣傳矩陣,構建境外主流社交媒體宣傳體系,上線“行游大連”智慧文旅平台,持續在各級媒體投放文旅宣傳廣告,發布《遇見大連》系列文旅宣傳片,大連文旅形象更具辨識度。
持續舉辦31屆大連賞槐會暨東北亞國際旅游文化周、5屆中日文化旅游(大連)交流大會,創新辦好沙灘文化節、溫泉滑雪節等國際品牌活動,大連市當選2024年“東亞文化之都”。
十年來 文旅市場發展後勁十足
大連市編制文化和旅游發展、旅游業總體發展、文化設施布局、郵輪旅游、文物保護等行業規劃,出台《大連市旅游條例》等系列政策措施,促進文旅市場健康發展。
重視文化和旅游發展資金投入,全市文化和旅游事業費由2012年的6.17億元增至2021年12.22億元,大連市入選2021年度遼寧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領域督查激勵城市﹔發放紓困惠企消費補貼資金,綜合行政文明執法保障文旅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新的征程 構建“大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大連市委、市政府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系統設計、緊抓項目建設、優化產品供給、深耕文旅融合,不斷推動文化和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
到2024年,大連市將努力實現旅游總收入2000億元目標。“十四五”末,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高於5%,全面建成具有東北地區領先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強市。
在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三年過萬億”的征程中,大連市將以“補齊兩大短板、打造三大品牌、突出兩大區位、打造一批灣區”的工作思路來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補齊兩大短板:一是布局“十館四中心”公共文化設施項目,新建“五館一中心”城市文化客廳,完善市縣兩級旅游集散服務體系,建設市級旅游集散中心﹔二是打造石灰石礦坑實景演出項目,推進滿化碼頭舊址海上實景演出項目建設並推動創建4A級景區。
打造三大品牌:創建旅順口軍民融合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201路電車沿線旅游化升級改造。
突出兩大區位:盯緊長海文旅項目,塑造海島文旅品牌﹔建設好金石灘項目群,打造大連文旅產業“航母”。
打造一批灣區:整體提升星海灣、金石灘灣、鑽石灣三大魅力觀光灣區功能。
以創新的思路謀劃發展、以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在探索中前行,調整中升級,大連文旅經濟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