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5月19日,為總結交流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試點經驗,由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內蒙古包頭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試點現場工作會”在包頭召開。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王中和等出席會議。
我國是一個邊海防大國,與20多個國家接壤、海域相鄰或相向,邊疆地區多民族聚居、地廣人稀、交通與通訊不便等狀況,直接限制了以往按照行政區劃固定設點模式建設的數字文化服務輻射能力,服務“盲點”問題十分突出。為此,在文化部指導下,2012年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啟動了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試點工作,在我國沿邊、沿海的1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基於已建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務點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通信技術,進一步整合資源,消除服務盲點,構建環繞我國邊疆地區的功能完備、廣覆蓋、高效能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會上,內蒙古、黑龍江等5個試點地區的代表介紹了他們的建設經驗,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肯定。其中,內蒙古實施的“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項目,利用無線網絡技術,為偏遠農牧民集居區提供24小時不間斷高效數字文化服務,讓10余萬牧區百姓受益。
楊志今強調,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是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促進文化共享工程深入發展、提升數字文化服務水平、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有效覆蓋、維護邊疆地區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楊志今指出,在總結經驗、肯定成績的同時,應清醒地看到,當前一些地區的試點工作推進力度不夠,平台建設相對滯後,多民族語言資源仍然匱乏,隊伍支撐還比較薄弱,服務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下一步,需要重點探索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相結合的路徑,打通平台建設、資源建設和服務推送三個關鍵環節,努力推動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取得實效。
文化部辦公廳、人事司、公共文化司和部分省區文化廳負責人,以及邊疆1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的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與會代表將奔赴內蒙古的邊防哨所、旗縣實地考察內蒙古“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項目。
上一篇: 第十屆深圳文博會圓滿落幕 |
下一篇: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已累計投資2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