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5月23日,中國—澳大利亞表演藝術經理人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議由中國文化部外聯局美大處處長陳春梅和澳大利亞墨爾本藝術節主席甘德瑞共同主持。中澳業內人士在會上分享經驗、交流信息,新鮮豐富的資訊和務實深入的交流構筑了會議的累累碩果,也彰顯了研討會所發揮的信息窗口、交流平台、合作橋梁作用。
打開了解澳大利亞演出市場的窗口
此次來華的澳大利亞表演藝術經理人訪問團包括澳大利亞頂級演出策劃人、各主要藝術節負責人。他們就澳大利亞表演藝術的發展態勢進行了詳細闡述,為中國相關領域的負責人了解澳演出市場現狀打開了明亮的窗扇。
“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尋找自己是誰、標志是什麼,我們通向未來的路也有很多,且充滿了創造力。對澳大利亞的藝術家來說,與其他國家的藝術家一起工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澳大利亞的觀眾也充滿好奇心,他們渴望了解其他國家的藝術形式。”墨爾本藝術中心亞洲演出節目負責人斯蒂芬﹒阿姆斯特朗向大家介紹了澳大利亞當代戲劇表演藝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斯蒂芬說,到澳大利亞巡演需要花費很大的財力和精力,由國際藝術節來邀請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但仍需要持續一星期以上的演出才能收回投資。他指出,通過和澳大利亞藝術團體及個人合作可幫助演出作品更容易進入澳大利亞,如利用澳大利亞現有的專業巡演經紀人及組織公司、尋求來自政府和個人的多方贊助等。
“創意亞洲”是澳大利亞一個幫助該國中小型藝術團體開展國際交流的咨詢公司,公司總監漢娜說,目前澳大利亞中小型團體、個人與中國的合作不斷增多,在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中國節目是表達中國當代年輕人生活、思想的節目。“現在,兩國之間正試圖尋找長期合作的方式。我們希望找到適應能力強、具有冒險精神的團隊,兩國實現優勢互補,利用已有的資源,一起創作新的節目。”據介紹,類似由中國文化部、作家協會和澳大利亞文化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中澳文學論壇”,以及悉尼某藝術中心將北京的搖滾樂隊聯合起來、結合視頻介紹當代中國,最終得到兩個大型唱片公司錄制CD的邀約及世界兩大音樂節的邀請等中澳合作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
澳藝術節和藝術中心的全面“攻略”
與會的澳大利亞各大藝術節的總監及經理人介紹了澳大利亞藝術節、藝術中心的情況及其選擇海外節目的基本理念和注意事項,全面細致的介紹猶如出行攻略般,讓中國相關事務負責人受益匪淺。阿德萊德節慶中心節目總監伊麗莎白﹒霍金斯說,每個澳大利亞的首府都有一個主要的藝術中心,決定了該城市文化藝術的方向和風格。這些藝術中心一般擁有多個劇場、劇院,還有一些小型的活動空間。所有的藝術中心都是政府機構,由政府來資助,但有自己的董事會,同時尋找私人贊助。“如阿德萊德藝術中心的經費,30%來源於政府固定經費,其他70%來源於賣票收入及餐館、停車場、商店盈利等。”
伊麗莎白表示,阿德萊德藝術中心有4個不同藝術節,如“兒童藝術節”“澳亞藝術節”等。“我們在選擇節目的時候會分為國際性節目、國家性節目、地方性節目等,同時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觀眾群來選擇。‘澳亞藝術節’中,我們會非常重視和亞洲藝術家合作的節目,今年的‘澳亞藝術節’會有一位中國音樂家來參加演出。阿德萊德大學有一門面向亞洲各國藝術家的藝術表演課程,與北京大學也有合作項目﹔我們會邀請中國劇場的管理人員到藝術中心來工作,也希望澳大利亞的年輕人能到中國工作……”
墨爾本演奏中心節目總監柯爾斯頓﹒西德爾介紹了該中心的狀況,並表示澳大利亞音樂市場在全世界排名第六,全澳大利亞音樂創造的價值達15億澳幣。“悉尼交響樂團、澳大利亞室內樂團非常著名﹔每個首府城市都有1到2個主要的音樂廳﹔每年,澳大利亞有35萬場古典音樂專場演出。此外,據統計,在澳大利亞,對現代音樂的需求是古典音樂的7倍。”
據澳大利亞珀斯藝術節總監喬納森﹒霍洛韋介紹,澳大利亞有7個最主要的藝術節,每年的1至3月有4個音樂節——珀斯音樂節、阿德萊德音樂節、悉尼音樂節、塔斯馬尼亞音樂節﹔8月到10月則有墨爾本音樂節、達爾文藝術節等。“這些藝術節覆蓋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包括話劇、音樂、歌劇、舞蹈、雜技等。其經費來自政府、企業、個人資助,各佔1/3。”喬納森說,每一個藝術節都有自己的特色,藝術總監的特點也不同,同時每個城市的特色也決定了觀眾喜好的不同。“澳大利亞藝術節的藝術總監擁有選擇節目的絕對權威,每個藝術總監帶領優秀的挑選團隊,每年根據藝術節的主題選擇節目,不會受贊助方的影響。”
喬納森極其看重亞洲市場和中國高水平的節目。“我們每年從全世界引進的節目大概有15個左右,一種是該國傳統藝術形式,如中國傳統戲曲等﹔一種是用現代的手段語言演繹傳統的故事﹔還有一種是表現當今生活的節目……我們在尋找能夠體現當代中國新貌、表現中國發展巨變的節目,希望通過節目能傳達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為中澳交流互動搭建堅實橋梁
研討會為中澳雙方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台,互動交流環節更讓中澳各界人士實現了切實深入、富有針對性的溝通,如中方代表提出的有關編舞項目的參與、澳藝術節選擇節目的渠道等疑問都得到了澳方細致的回答。中澳雙方均感到受益匪淺,表示研討會不僅為今後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在中澳文化界人士乃至中澳人民之間搭建起堅實的橋梁。
值得一提的是,研討會的澳方主持、此次澳大利亞表演藝術經理人訪問團團長、墨爾本國際藝術節主席甘德瑞,此前剛剛獲得由中國文化部頒發的“文化交流貢獻獎”。甘德瑞長年致力於將中國的文化藝術介紹給澳大利亞,為促進中澳兩國交流合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甘德瑞的事跡是中澳文化交流現狀的一個縮影,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澳大利亞表演藝術經理人研討會這樣的活動在中澳文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甘德瑞在發言和接受採訪時均表示,此次來訪希望中國能向澳大利亞幾大戲劇節及藝術中心的負責人介紹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和項目,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節目帶回國進行交流,同時也使澳大利亞的藝術總監們能夠與中國的藝術家建立起更牢固和深厚的友誼。“我們此行已經發現了好幾個很有吸引力的項目。澳大利亞很多制作人、機構都在考慮制作讓西方觀眾能夠接受的中國演出,他們都想在中國傳統戲曲的基礎上,再做一些新的嘗試,讓西方觀眾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內容,更容易接受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對於澳大利亞年輕人來講,他們更希望知道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中國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我們也引進了不少現在在中國很受年輕人歡迎的演出項目。”
上一篇: 19國駐華外交官踏上“中國文化之旅” |
下一篇: 13項目入選國家文化創新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