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記者劉茜報道:第四屆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秀劇目展演第三階段研討會日前召開,文化部藝術司、北京市文化局有關負責人以及戲曲界專家、學者,部分參演院團負責人、主創人員等30多人參會,對本次展演(北方片)末輪演出的7台劇目《西京故事》、《城邦恩仇》等進行研討,並對地方戲發展獻計獻策。
與會者認為,展演(北方片)末輪演出的劇目多姿多彩,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有古老劇種、大劇種,也有比較年輕的劇種、小劇種﹔有漢族的戲,也有少數民族的戲。題材廣泛,有古代題材、現代題材、農村生活題材、城市生活題材以及外國題材﹔“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創作特點令人矚目。此外,展演劇目都特別強調本劇種音樂唱腔的感染力和本劇種的表現力。
專家對地方戲開拓新題材等發表了不同意見。周育德肯定《城邦恩仇》是適應當代觀眾多元化藝術選擇的一種實踐,該劇主創人員把古希臘悲劇簡潔、庄嚴、肅穆的風格和中國戲曲象征、寫意的美學原則融合在一起,讓觀眾看到了評劇的創新。姜志濤認為,地方戲大多表現本地域非常熟悉的人和事,河北梆子《六世班禪》突破了這一點。該戲場面宏大、人物性格鮮明,唱腔也保持了河北梆子高亢激越的特點,為河北梆子擴展了新的題材領域。吳干浩則認為,地方戲要發現自我,充實自我,不能簡單往大劇種那兒靠,強化地方性是各劇種競渡爭流的原動力,在發展過程中地方戲必須要抓住自己的特點。
上一篇: 第十屆“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開幕 |
下一篇: 絲綢之路、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