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1月13日,“無界——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開幕。此次展覽展出的是22位中國青年藝術家創作的27件作品。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董俊新、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平、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魯克思,以及柏林社會各界近百位藝術愛好者出席了此次活動。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首先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特點,他說此次展品的作者都是人們常說的“80後”,即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出生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藝術工作者,他們生活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數字化時代,對中國社會快速發展變化的認識與感受及對當代藝術和人類未來的理解和看法有很多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此次展覽使大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狀況獲得較為全面的了解。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董俊新從交流層面肯定了藝術交流在促進中德兩國人民深層次了解和互信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說,藝術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夠減少不同民族在情感和認知上的隔閡,衷心祝願此次藝術展取得圓滿成功。
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漢學家魯克思發表致辭
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漢學家魯克思早早就來到展覽現場,在策展人王棟棟的陪同講解下,在每一幅作品前駐足停留仔細觀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在講話中充滿熱情並詼諧地說,我剛剛從威尼斯雙年展參觀回來,非常高興出席文化中心的展覽開幕式。與今晚參展的“80後”藝術家相比,我這個“50後”比他們年長30年。不過這30年來我卻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天翻地覆的變化。30多年前我有幸在北京參觀了星星美展,那時中國現代藝術才剛剛萌芽,而今天的中國現代藝術則呈現出空前繁榮和多元化的特點。
策展人王棟棟在致辭中介紹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當代藝術的國家,不少德國朋友隻知道少數知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卻不知道還有很多同樣優秀的青年藝術家。這次展覽,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這些藝術家們的作品更加重視獨立的個人體驗,涉及到了普遍的人性。藝術的作用不隻是提供審美,它更應該是建立人與人、人與世界的聯系上。世界是無界的,人與藝術更是無界的。衷心希望這次展覽成為大家相互建立聯系、實現交流的契機。
觀眾近距離觀賞剪紙作品《月燭》和油畫《考古學》(攝影:蘇丹)
此次展出的作品均以開放式的思維和獨立的表達方式表現出鮮明的個性。作品既有對史前世界的想象,也有對工業時代的反思,同樣有對微觀生命的關懷。展廳中觀眾聚在一起邊欣賞邊探討。一些觀眾聚集在幾件由人的唾液加工而成的洗手液和唇膏組成的實驗藝術作品周圍嘖嘖稱奇,甚至有觀眾主動要求試用一下這些新奇的物品。更有不少觀眾對牆上兩件不停翻動著葉片的裝置藝術作品凝神觀看,上面不斷變換的圖案使他們驚奇不已。觀眾有看不明白的地方,便主動向策展人請教,表現出了相當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在剪紙作品《月燭》前,一位男士深有感觸地表示,從中國的傳統手工藝中似乎還能感受到西方文化元素,光影背後總有說不盡的內涵,讓人回味無窮。
此次展覽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中展德美(北京)展覽有限責任公司等機構聯合主辦。華商報等知名媒體來到現場進行了採訪。
上一篇: 戴愛蓮舞台劇媒體吹風會舉行 |
下一篇: 中國書法講座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