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論壇共邀請了來自中國與阿爾巴尼亞、波黑、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黑山、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等16個中東歐國家的著名藝術家、藝術機構代表以及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等近300人出席,是迄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舉辦的最大規模的藝術盛會。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寧、豐台區區長冀岩、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霍玉珍、克羅地亞文化部部長助理伊娃﹒赫拉斯特-索喬、拉脫維亞文化部副國務秘書達採﹒維爾索尼、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羅馬尼亞錫比烏國際戲劇節總監康斯坦丁﹒希拉克、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郭磊、波蘭波茲南兒童藝術中心主任杰爾西﹒莫什科維奇、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等先後致辭。丁偉在致辭中表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文化交流關乎民心相通,有助於增進國與國之間的了解、理解和友誼,為其它領域的合作奠定民意基礎。他希望,與會中外嘉賓秉持“和平、開放、包容、共享”偉大絲路精神,在論壇上暢所欲言,深度交流,碰出思想火花,共同規劃未來交流合作的美好藍圖。王寧在發言中指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藝術中心,匯集了豐富多元的人文藝術資源,在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兒童劇等領域都擁有眾多優秀的藝術家、學者和市場人才,他們與中東歐國家藝術家有著共同的夙願——踐行藝術的傳承與融合,活躍藝術的創作與詮釋,並在國際范圍內傳播我們的文明。希望此次論壇能夠架起“16+1”人文藝術交流與務實合作的橋梁,播下北京與中東歐國家跨文化合作的種子,並生根發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此次論壇以“跨文化合作”為主題,旨在為中國與中東歐各國的主流藝術機構、藝術家群體及個人搭建一個可持續的交流平台,形成政府主導、不同類型藝術機構和社會資源廣泛參與的交流格局,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各國的優勢資源,最大限度地分享成果,並轉化成市場化運作的務實合作。論壇期間,與會各國代表按音樂、舞蹈、戲劇、兒童劇、美術五個藝術門類進行分組,圍繞教育培訓、合作創作、學術研究、藝術管理、市場推廣以及2017年“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季”等主題互通信息、交流研討。
論壇期間,北京京劇院青年京劇團、北京舞蹈學院、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音和思琴樂團、萬瑪三智樂團、天山雪蓮木卡姆樂團、中國爵士鋼琴演奏家羅寧等將為論壇嘉賓演繹不同題材、風格多樣的中國舞台表演藝術。組委會還將安排外方嘉賓參訪國家大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畫院、798藝術區、合縱文化集團等重要文化藝術機構,以及史家小學、樂全時藝術實驗幼兒園舉辦的兒童戲劇課堂等。
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確立以來,各領域合作突飛猛進,合作成果不斷顯現。中東歐16國均是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是聯系亞歐的紐帶。作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下的重要文化合作項目,此次論壇將對中國-中東歐國家在人文交流領域提供新的動力和契機,從而對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產生深遠影響。
來源:文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