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論壇現場
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 楊倩攝
在2013癸巳蛇年春節假期剛過、另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元宵節即將到來之際,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傳統節日文化論壇” 2月21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隆重舉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副司長馬盛德;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高顯莉,副院長呂品田及國內在傳統節日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著名專家、學者和有關媒體代表等共五十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新風主持。
論壇主席台
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楊倩 攝
為促進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人人共享,切實落實十八大報告“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文明辦〔2005〕11號)精神,此次論壇以“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為主題,圍繞傳統節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節日體系中的春節、新媒體時代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播方式與導向、城鎮化與傳統節日文化傳承、傳統節日假日設定與傳統節日文化傳承弘揚等議題展開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認為,傳承與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必須保護並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真性,防止異化傾向。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田青就在城鎮化建設的今天如何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做了精彩發言。中央民族大學祁慶富教授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的文化表現形式進行了梳理,認為傳統節日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龍頭”,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必須深入挖掘其內涵,進一步加強整體性保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員劉錫誠指出,傳統節日是由全社會民眾集體創造、約定俗成、並靠民眾的口傳心授而得以傳承和延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必須回歸“民間事情民間辦”傳統,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陶立璠追本溯源,對農耕儀禮與春節文化的密切關系做了深入分析。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參贊、“歡樂春節”活動辦公室主任朱琦向大家介紹了近年來特別是今年我國在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的盛況,認為春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正逐漸成為有廣泛而深遠影響的國際化節日。《人民日報》文藝部文藝理論評論室主任、高級編輯劉瓊結合其媒體工作實踐提出在新媒體時代要加強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播方式與傳播導向研究。北京大學陳連山副教授認為節日是一種對於時間的想象,為節日所在的時間賦予了某種文化的屬性,將一定的時間賦予具體的“吉”或“凶”等特殊內涵。指出節日民俗實際上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藝術”,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手段,我們應該充分尊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施愛東對當下春節文化中出現的一些比地位、比財富乃至比闊綽、比酒量等“非價值攀比”現象作了描述,指出應注意它的危害,不讓其蔓延。中國傳媒大學耿波副教授就城鎮化視野中中國傳統節日傳承的困境與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中華文化畫報》主編姜玉芳通過對京族哈節“鄉飲”習俗文化內涵的研究,提出應恢復傳統節日的合理內核。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榮啟則從充實和建構傳統節日文化體系、增強傳統節日的現代性文化內涵,尊重和推廣民眾創造的有益的新節俗、鼓勵民眾擁有個性化的過節方式,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組織民眾開展豐富多樣的節慶文化活動等方面闡述了其對傳承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思考。
進入新世紀以來,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成為黨和政府、學界及廣大人民群眾共同關心的重大課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的文化表現形式有一百八十余項。傳統節日在增進民族文化認同、增強國家凝聚力、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成果和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中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2007年12月,國務院公布了《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自2008年元旦施行,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個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與春節一起納入國家法定假日體系,對全民正確認識傳統節日寶貴的文化價值、積極參與節日活動、保護包括節日文化傳統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遠影響。當前,中國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呈現出新的情況和態勢,提出了新的問題與課題,需要我們採取科學謹嚴的態度進行深入探討,提出富有針對性的建設性意見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傳統節日文化論壇”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語境下的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供了學理支持和學術指導,取得了切實而豐碩的成果,產生了積極而熱烈的反響,有力推動了社會及學界對此問題的進一步關注與研究。
上一篇: 18所高校亮相大學生古琴音樂會 |
下一篇: “世界遺產圖片展”亮相東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