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口技專場演出天橋上演
發布時間:2015-07-08 10:49 來源: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 2015-07-08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牛玉亮先生口技演出中 張子楓 攝

 

    2015年7月6日、7日,在北京天橋劇場舉辦主題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中國雜技團成立六十五周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口技專場演出】。此次演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牛玉亮先生帶領13個徒弟同台獻藝。從各個朝代傳統的經典段子到創新的口技表演形式,給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口技節目!

    中國口技是民間傳統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口技就是用口、齒、唇、舌、喉、小舌、腭等人體器官發聲來模彷各種聲音,經過2300多年口技藝人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中國口技得以發展和弘揚。2011年5月,口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口技內容豐富多彩,表演藝術已走向世界舞台,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為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交往的橋梁。

    此次口技專場演出是口技歷史上首場專場展演,是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背景下所創。展演把口技藝術從歷史淵源貫穿到發展繁榮,在節目上將各朝代的傳統經典段子進行整理挖掘,在現場恢復還原,讓觀眾聽到古人傳統口技表演的聲音。在此基礎上口技節目大膽創新,節目形式上牛玉亮先生領徒弟們將一人口技發展為兩人、多人口技表演、男女搭檔口技表演等等﹔表演題材上也是豐富多彩,從幽靜的深谷鳥鳴到激烈的戰爭場面、從震撼的威風鑼鼓到唯美動聽的鳥之戀、從澎湃的詩詞朗誦到廣袤無垠的草原情......精彩紛呈,帶給觀眾美的藝術享受。

    此次口技專場展演現場採用3D環繞多維音響效果,這是國際首次採用數字多聲道分層環繞3D定位技術。現場採用了AES5.1環繞聲標准,並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分層補聲、環繞補聲、頂部補聲等技術,從而形成了3D多維環繞聲系統。通過聲像控制器進行現場聲像跟蹤,使傳統的口技藝術表演形式與國際上最新的多維環繞聲技術進行完美結合。將傳統口技表演形式與現代數字化的全景聲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聲像同步,演員現場惟妙惟肖的口技表演,通過數字軟件使聲音更具有3D立體清晰定位的虛擬彷真效果,讓整個劇場音效具有臨場感、包圍感、環繞感。使人置身於各種聲音環境之中,體驗身臨其境的美妙音效感覺。